TOP

创伤后出血不止?按压止血的正确姿势要掌握

2023-09-05 10:17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生活中难免遇到磕磕碰碰,小伤口流点血不算大事,可一旦出现创伤后出血不止的情况,就容不得半点马虎。血液就像身体里的 “生命河流”,持续流失会让身体很快 “干涸”。这时候,正确的按压止血姿势能起到 “截流” 的作用,为后续治疗争取宝贵时间。作为急诊科护士,每天都会接触各种出血伤员,深知按压止血的关键不是 “用力就行”,而是要讲究姿势和方法。今天就来好好说说,创伤后出血时,怎么按压才能有效止血。

一、先判断:出血的 “轻重缓急” 看清楚
面对出血伤口,别急着上手按,先花几秒钟判断一下出血情况。不同的出血类型,按压的方法和力度都不一样。

最常见的是毛细血管出血,伤口处渗血,颜色鲜红,像细密的汗珠慢慢渗出,这种出血通常量少,压迫一会儿就能止住。

静脉出血时,血液会从伤口持续涌出,颜色暗红,流速相对平稳。这种出血比毛细血管出血量大,需要稍微用力按压才能控制。

最危险的是动脉出血,血液会呈喷射状或快速涌出,颜色鲜红,速度快、流量大,短时间内就可能导致大量失血。遇到这种情况,必须立刻采取强力按压,同时尽快寻求专业帮助。

另外,还要看看伤口的大小和位置。小伤口可能只需直接按压,大伤口或特殊部位(比如四肢关节、颈部)的出血,按压时需要更讲究技巧。

二、按压前的准备:这些小事别忽略
1.  保护自己,避免直接接触血液
按压止血前,如果身边有手套(医用手套、一次性手套都行),最好戴上。没有手套的话,可以用干净的塑料袋、纸巾、纱布等隔着按压,避免直接接触血液,减少感染风险。如果什么都没有,按压后要及时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洗手。

2. 简单清理伤口周围,别碰伤口内部
如果伤口周围有明显的污垢或杂物,可以用干净的纱布或纸巾轻轻擦去,但不要去擦拭伤口内部,也不要试图把伤口里的异物取出来,以免加重出血或引起感染。保持伤口原样,直接按压即可。

3. 让伤者保持合适的姿势
尽量让伤者坐下或躺下,保持安静,减少活动。如果是四肢出血,可以把受伤的肢体抬高,高于心脏位置,这样能借助重力减少出血,让按压效果更好。比如手臂出血,就把胳膊抬到高于肩膀的位置;腿部出血,就把腿垫高,垫个枕头或靠垫都行。

三、直接按压:小伤口和静脉出血的 “首选招”
直接按压是最常用、最有效的止血方法,适合大多数小伤口和静脉出血。

找到伤口的出血点,用干净的纱布、毛巾、手帕等(如果没有,用干净的衣物也可以)直接覆盖在伤口上,注意要完全盖住整个伤口,不能只盖一部分。

然后用手掌或手指用力按压在覆盖物上,按压的力度要适中,既要能止住血,又不能太用力导致伤者过度疼痛。按压时要保持持续用力,不要按压一下就松开看情况,这样会让血液再次涌出,影响止血效果。

按压时要把力量集中在出血点上,而不是整个伤口周围乱按。如果是手指按压,手指的数量可以根据伤口大小调整,小伤口用 1-2 根手指,大一点的伤口用整个手掌。

一般情况下,持续按压 5-10 分钟就能止血。这期间即使看到覆盖物被血浸透,也不要拿开,可以在上面再加一层干净的覆盖物,继续按压。拿开覆盖物会破坏已经形成的血凝块,导致再次出血。

四、指压动脉:动脉出血的 “强力手段”
动脉出血时,光靠直接按压可能不够,这时候可以配合指压动脉的方法,在伤口近心端(靠近心脏的一侧)找到对应的动脉压迫点,用手指用力按压,阻断动脉血流,快速减少出血。

1.  上肢动脉出血的按压点
手臂出血时,肱动脉是主要的压迫点。它位于上臂内侧,肘窝上方约两横指的位置,靠近肱骨(上臂骨)的内侧。用拇指或其他手指用力按压这个部位,能阻断手臂的动脉血流。

手部或手指出血时,可以按压手腕处的桡动脉和尺动脉。桡动脉在手腕外侧(拇指侧),能摸到脉搏跳动;尺动脉在手腕内侧(小指侧)。用拇指和食指分别按压这两个点,同时配合直接按压伤口,止血效果更好。

2. 下肢动脉出血的按压点
腿部出血时,股动脉是关键压迫点。它位于大腿根部,腹股沟中点的位置,能摸到明显的脉搏跳动。用双手拇指重叠或用手掌根部用力按压这个点,按压方向要垂直于骨骼,力度要大,才能有效阻断下肢动脉血流。

足部出血时,可以按压足背动脉或内踝后方的胫后动脉。足背动脉在足背中间靠近脚踝的位置,胫后动脉在内踝(脚踝内侧的骨性突起)后方。用手指用力按压这些点,配合伤口直接按压。

3. 指压动脉的注意事项
指压动脉时,要用手指的指尖或指腹用力按压,而不是用指甲掐,以免造成额外损伤。按压的力度要足够大,以能摸到动脉搏动消失为宜。

这种方法只是临时止血手段,不能长时间持续按压(一般不超过 15 分钟),否则可能导致肢体缺血坏死。在按压的同时,要尽快寻求专业医疗帮助,或者在出血得到控制后,改用直接按压或其他方法。

五、加压包扎:止血后的 “巩固措施”
当出血基本止住后,需要进行加压包扎,防止再次出血。

准备好纱布、绷带(没有绷带的话,用干净的布条、围巾、领带等也可以)。先在伤口上覆盖一层干净的纱布,然后用绷带紧紧缠绕在纱布上,缠绕的力度要适中,既要能压住伤口防止出血,又不能太紧影响肢体的血液循环。

缠绕时要从伤口下方(远离心脏的一侧)开始,向上缠绕,每一圈都要压住前一圈的一半,这样能保证包扎牢固。比如小腿伤口,就从脚踝开始向上缠绕到膝盖下方。

包扎完成后,要检查一下肢体末端的血液循环情况,看看手指或脚趾有没有变紫、变凉,或者感觉麻木。如果出现这些情况,说明包扎太紧了,需要稍微松开一点,重新包扎。

加压包扎后,要让伤者保持安静,避免受伤的肢体活动,同时继续观察伤口是否有再次出血的迹象。

六、特殊部位出血:这些姿势要记牢
1. 头部和面部出血
头部和面部血管丰富,出血可能看起来很吓人,但通常不会太严重。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直接按压伤口,按压时要注意不要用力过猛,以免损伤颅骨或脑组织。

如果是额头、脸颊等部位出血,按压的同时可以稍微抬高伤者的头部,帮助减少出血。如果出血靠近眼睛,要注意保护眼睛,避免按压时损伤眼球。

2. 颈部出血
颈部出血很危险,因为颈部有重要的血管和神经,而且出血可能压迫气管,导致呼吸困难。按压时要用手指轻轻压住伤口,不要用力过猛,以免压迫气管或损伤颈部血管神经。

同时,要让伤者保持头部偏向出血一侧,避免血液流入气管引起窒息。如果出血较多,可以在伤口上覆盖纱布后,用绷带轻轻缠绕颈部固定,但要注意不要缠绕太紧,以免影响呼吸。

3. 四肢关节处出血
关节处(比如膝盖、肘部)的伤口因为活动多,止血难度较大。按压时要尽量让关节保持在伸直或稍微弯曲的位置,减少活动,然后用纱布覆盖伤口,再用绷带在关节上下方缠绕固定,缠绕时要绕过关节,形成 “8” 字形,这样能更好地固定纱布,防止移位。

七、这些错误姿势,千万别犯
1. 按压时 “断断续续”
最常见的错误就是按压一下就松开看看伤口,这样会让刚刚形成的血凝块被破坏,导致出血反复,很难止住。记住,一旦开始按压,就要持续用力,至少坚持 5-10 分钟再检查。

2. 按压位置不对
没有找准出血点,只是在伤口周围胡乱按压,这样无法有效止血。按压时一定要把力量集中在出血最明显的地方,也就是血液涌出的中心点。

3. 力度不够或太大
力度不够无法止血,力度太大可能会损伤周围组织,甚至影响肢体血液循环。要根据出血情况调整力度,以能止住血且伤者可以耐受为宜。

4. 忘记抬高肢体
尤其是四肢出血时,抬高肢体能帮助减少出血,很多人会忽略这一点,导致按压效果打折扣。只要情况允许,一定要把受伤的肢体抬高到高于心脏的位置。

5.  过早移除覆盖物
看到覆盖物被血浸透,就以为没止住血,赶紧把覆盖物拿开查看,这是错误的。血浸透覆盖物说明出血还在继续,但覆盖物已经起到了一定的压迫作用,此时应该在上面再加一层覆盖物,继续按压,而不是移除。

八、什么时候该寻求专业帮助?别犹豫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在采取按压止血措施的同时,要尽快拨打急救电话或送往医院:

动脉出血,按压后仍无法有效止血,血液持续大量涌出;伤口较深,可能损伤了肌腱、神经或骨骼;伤口内有异物,比如玻璃、金属碎片等无法自行取出;出血部位特殊,比如颈部、胸部、腹部等,可能伴有其他严重损伤;伤者出现头晕、乏力、面色苍白、出冷汗、呼吸急促等失血过多的症状;伤口被污染严重,比如被生锈的金属、动物咬伤等,可能需要打破伤风针或进行抗感染治疗。

记住,按压止血只是应急措施,不能替代专业的医疗处理。及时寻求专业帮助,才能彻底解决问题,避免后续感染或其他并发症。

创伤后出血不止时,正确的按压姿势就是 “救命招”。判断出血情况、做好按压前的准备、掌握直接按压和指压动脉的方法、做好加压包扎、注意特殊部位的处理,同时避开那些错误的做法,这些步骤环环相扣,能帮我们在紧急情况下有效止血。记住,按压止血的关键是 “找准位置、持续用力、方法得当”,多了解、多练习,遇到紧急情况时才能不慌不乱,正确应对,为伤者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

(魏海龙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 急诊科 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