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乳腺癌年轻化,女性必须警惕的信号

2024-11-18 18:20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趋势悄然发生变化,年轻女性正逐渐成为高危群体。原本认为是“中老年女性才需要担心”的乳腺癌,正悄悄靠近30岁、甚至20岁出头的年轻女性。乳腺癌“年轻化”的现象,不仅让人忧心,也促使我们必须重新审视自身健康,识别早期信号,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一、乳腺癌为何越来越“年轻”?

过去,乳腺癌主要集中在45岁以上的女性群体中,但近年来,临床上确诊的年轻乳腺癌患者明显增多。究其原因,可能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生活方式改变:高脂饮食、缺乏运动、作息紊乱等都在干扰女性激素水平。

生育推迟:现代女性普遍晚婚晚育、甚至不育,而早生育、哺乳等是天然的乳腺保护因素。

环境激素干扰:塑化剂、护肤品、防腐剂等物质中含有“类雌激素”,长期暴露可能提高患病风险。

精神压力大: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中也被认为与乳腺癌有关。

这些改变让乳腺癌的发病年龄不断前移,一些年轻女性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突然被确诊,错失早期干预的黄金时期。

二、警惕乳腺癌的“信号灯”提前亮起

乳腺癌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身体往往会发出一些微妙的信号。尤其是20~40岁的女性,如果出现以下现象,一定要高度重视:

1.乳房出现无痛肿块

这是最常见的早期表现。肿块多数质地较硬,边界不清,不易推动。年轻女性常以为是乳腺增生,或在哺乳期误认为是奶块,从而延误诊断。

2.乳头异常分泌物

如发现乳头有血性或淡黄色分泌物,尤其是单侧乳头、非哺乳期的分泌,应尽快就医排查乳管内乳头状瘤或乳腺癌。

3.乳房形状或皮肤变化

出现乳头内陷、乳房表面皮肤凹陷、橘皮样改变、红肿热痛等,提示肿瘤可能侵犯皮肤或淋巴,属于进展性信号。

4.腋下淋巴结肿大

有些乳腺癌早期会首先侵犯腋下淋巴结,如果摸到腋窝有无痛肿块或硬结,应引起警觉。

5.月经紊乱或乳房周期性胀痛异常

虽然乳房周期性胀痛常见于乳腺增生,但若疼痛加重、持续时间变长,伴随月经不规律,也应考虑内分泌紊乱引发的潜在乳腺病变。

三、年轻女性特别要注意的“高危信号”

某些特定情况的年轻女性,其患乳腺癌的风险更高,需要特别关注以下信号:

有乳腺癌家族史(母亲、外婆、姐妹等一级亲属)

携带BRCA1/BRCA2基因突变

月经初潮早(<12岁)、绝经晚(>55岁)

长期口服避孕药或激素治疗史

乳腺良性疾病病史(如非典型导管增生)

对这些人群而言,即便无症状,也建议每年常规进行乳腺筛查,如彩超、钼靶、甚至磁共振(MRI)。

四、如何自查,早识别?

乳腺癌早期发现的关键在于自我警觉与定期体检。乳腺自查是最简单实用的方法之一:

时间选择:月经结束后3~7天内,乳房最柔软,适合触摸。

步骤如下:

面镜观察两侧乳房外观、乳头、皮肤是否对称、有无异常;

用指腹按压乳房各个区域,检查是否有肿块;

检查腋窝、锁骨上是否有肿块;

挤压乳头,看有无异常分泌物。

若发现异常,应尽快前往乳腺专科就诊,切忌“拖一拖、等一等”。

五、年轻女性如何预防乳腺癌?

虽然乳腺癌不能百分百预防,但通过健康生活方式和合理监测可以显著降低风险:

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持内分泌平衡;

少吃高脂高糖食品,多吃蔬果、富含抗氧化成分的食物;

保持适当体重,肥胖会增加乳腺癌风险;

避免滥用激素类药物和保健品;

控制压力,保持良好心态;

坚持体检,30岁后定期做乳腺彩超,40岁以上可做钼靶检查。

结语

乳腺癌不再是“年纪大的事”,它正在悄然走向年轻人群。如果你是年轻女性,请认真倾听身体的声音,警惕那些乳腺异常的“求救信号”。一旦发现异常,别拖延、别害怕,及时就医,是保护自己最明智的选择。乳腺癌并不可怕,怕的是忽视了早期的蛛丝马迹。健康从警觉开始,守护从现在出发。

(李晓莉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乳腺外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