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行是宝宝成长过程中一项重要的运动技能,不仅能锻炼四肢力量、协调能力,还能促进大脑发育和空间认知能力的提升。然而,很多宝宝在学爬阶段会遇到各种 “卡壳” 状况,让家长们十分着急。其实,只要掌握科学的方法,就能帮助宝宝顺利解锁爬行技能。
一、了解宝宝爬行 “卡壳” 的常见原因
宝宝学爬时出现困难,往往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多种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生理发育角度来看,肌肉力量不足是常见原因之一。爬行需要手臂、腿部、核心等多个部位的肌肉协同发力,如果宝宝的上肢力量不够,无法支撑起上半身;或者下肢力量薄弱,蹬地时没有足够的推动力,都会导致爬行动作难以完成。另外,肢体协调性欠佳也会让宝宝在爬行时显得笨拙,比如手脚配合不协调,不知道如何交替移动,总是出现同手同脚或者动作混乱的情况。
感官发育方面的问题也可能影响爬行。有些宝宝存在前庭觉敏感的情况,当身体处于俯卧姿势或者移动时,会感到头晕、不适,从而抗拒爬行。还有的宝宝触觉敏感,接触到不同质地的地面时,比如冰凉的地板、柔软的地毯,会产生抵触情绪,不愿意将手脚放在上面用力,进而影响爬行练习。
环境因素同样不可忽视。如果宝宝活动的空间过于狭窄,或者周围堆放了过多杂物,会限制其身体的伸展和移动,让宝宝在爬行时总是碰到障碍物,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兴趣。此外,缺乏爬行的动力和引导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要是周围没有吸引宝宝的玩具或物品,宝宝就没有主动移动的欲望,自然难以迈出爬行的第一步。
二、为宝宝爬行做好前期准备
在正式开始爬行训练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能让后续的训练更加顺利。
1. 衣物选择:要给宝宝穿宽松、柔软、有弹性的衣物。过紧的衣服会束缚宝宝的肢体活动,影响动作的舒展;材质过硬的衣物则可能让宝宝感到不适,降低活动的积极性。连体衣或者分身的衣裤都是不错的选择,尽量避免穿带有复杂装饰或纽扣的衣服,防止在爬行过程中勾住东西或者硌到宝宝。
2. 环境布置:首先要确保活动区域安全,将地面上的尖锐物品、小零件、电线等清理干净,避免宝宝在爬行时受伤或误吞东西。可以在地面上铺一层厚度适中的爬行垫,爬行垫的材质要无毒、防滑,图案可以选择色彩鲜艳、图案简单的,这样既能保护宝宝的膝盖和手肘,又能吸引宝宝的注意力。同时,要保证活动空间足够宽敞,让宝宝有足够的范围进行移动。
3. 体能储备:在宝宝学爬之前,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游戏和活动来锻炼其肌肉力量和肢体协调性。比如让宝宝多练习俯卧抬头,这个动作能增强颈部和背部的肌肉力量;还可以让宝宝躺在床上,握住其手脚做一些伸展运动,活动四肢关节,提高肢体的灵活性。另外,适当的腹部按摩也能促进宝宝的肠胃蠕动,增强核心力量,为爬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分阶段引导宝宝掌握爬行技能
宝宝的爬行技能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分阶段进行引导和训练。
第一阶段:匍匐爬行训练
当宝宝能够熟练地俯卧抬头,并且可以用手臂短暂支撑起上半身时,就可以开始匍匐爬行训练了。家长可以在宝宝前方不远处放置一个颜色鲜艳、发出声响的玩具,吸引宝宝的注意力。此时,宝宝可能会本能地用手臂向前划动,同时身体在地面上蠕动。家长可以用手轻轻推一下宝宝的脚底,给宝宝一个向前的力量,帮助宝宝理解如何通过肢体的运动来靠近目标。在训练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宝宝的反应,如果宝宝出现疲劳或者不耐烦的情绪,就及时停止训练,避免让宝宝产生抵触心理。
第二阶段:手膝爬行训练
当宝宝能够熟练地进行匍匐爬行后,就可以进入手膝爬行训练阶段了。这个阶段需要宝宝用双手和膝盖支撑身体,交替移动手脚前进。家长可以先让宝宝保持手膝支撑的姿势,在宝宝前方用玩具引导其向前移动。如果宝宝不知道如何交替移动手脚,家长可以用手握住宝宝的手脚,帮助其完成交替动作,让宝宝感受正确的爬行节奏。一开始宝宝可能会出现手脚配合不协调的情况,比如同时移动同侧的手脚,这是正常现象,家长要有耐心,通过反复的练习帮助宝宝逐渐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
第三阶段:熟练爬行与转向训练
当宝宝能够熟练地进行手膝爬行后,就可以进行熟练爬行与转向训练了。家长可以在宝宝活动的区域内放置多个不同的玩具,让宝宝在爬行过程中不断改变方向去抓取玩具。在宝宝爬行时,家长可以在旁边发出一些指令,比如 “宝宝,去拿那个红色的球”“宝宝,往左边爬”,引导宝宝根据指令调整爬行的方向和目标。此外,还可以设置一些简单的障碍,比如在地面上放一个矮一点的枕头,让宝宝学会跨过障碍爬行,提高宝宝的爬行能力和应对复杂环境的能力。
四、解决宝宝爬行中的常见问题
在宝宝学爬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家长要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
问题一:宝宝总是单侧用力
有些宝宝在爬行时总是习惯用一侧的手脚用力,导致身体向一侧倾斜。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宝宝两侧肢体的力量不均衡造成的。家长可以通过一些针对性的训练来改善,比如在宝宝较弱的一侧放置玩具,让宝宝必须用该侧的肢体发力才能拿到玩具;也可以在宝宝爬行时,用手轻轻扶着其较弱的一侧肢体,帮助其发力,逐渐提高该侧肢体的力量和灵活性。
问题二:宝宝爬行时肚子总是贴着地面
这种情况通常是由于宝宝的核心力量不足,无法将腹部支撑起来。家长可以让宝宝多进行一些增强核心力量的训练,比如让宝宝趴在床上,用手将其腹部轻轻托起,让宝宝练习用手臂和膝盖支撑身体,每次训练的时间可以逐渐延长。同时,在宝宝爬行时,家长可以在其腹部下方垫一个小毛巾卷,给宝宝一个向上的支撑力,帮助宝宝逐渐摆脱腹部贴地的状态。
问题三:宝宝不愿意爬行,总是喜欢坐着或躺着
这可能是因为宝宝对爬行缺乏兴趣,或者在爬行过程中没有获得足够的成就感。家长可以通过增加爬行的趣味性来吸引宝宝,比如在爬行垫上设置一些隧道、障碍物,让宝宝在爬行过程中体验到探索的乐趣;也可以和宝宝一起爬行,进行一些互动游戏,比如比赛谁爬得快,让宝宝在游戏中逐渐喜欢上爬行。此外,当宝宝完成一个爬行动作时,家长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增强宝宝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五、爬行训练中的注意事项
在对宝宝进行爬行训练时,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家长格外关注。
1. 控制训练时间。宝宝的体力有限,每次爬行训练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 10-15 分钟左右即可。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和体能的增强,可以适当延长训练时间,但要注意观察宝宝的反应,避免过度疲劳。
2. 保持正确的姿势。在宝宝爬行过程中,家长要注意观察其姿势是否正确,避免宝宝出现弯腰、驼背、踮脚等不良姿势。如果发现宝宝的姿势不正确,要及时进行纠正,帮助宝宝养成良好的爬行习惯。
3. 注意安全卫生。爬行垫要定期清洗消毒,保持干净卫生,避免宝宝在爬行过程中接触到细菌和病毒。同时,要确保活动区域内没有安全隐患,比如门窗是否关好、家具的边角是否有保护措施等,防止宝宝在爬行时发生意外。
4. 尊重宝宝的个体差异。每个宝宝的发育情况都不同,学会爬行的时间也会有所差异。有些宝宝可能在 7-8 个月就会爬行,而有些宝宝则可能要到 10 个月甚至更晚才会爬行,这都是正常现象。家长不要急于求成,也不要将自己的宝宝与其他宝宝进行比较,要尊重宝宝的个体差异,按照宝宝的自身节奏进行训练。
总之,帮助宝宝解锁爬行技能需要家长的耐心和科学的方法。通过了解宝宝爬行 “卡壳” 的原因,做好前期准备,分阶段进行引导训练,解决常见问题,并注意训练中的各项事项,相信宝宝一定能够顺利学会爬行,在爬行的过程中享受运动的乐趣,促进身体和智力的全面发展。
(黄亚茹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儿童康复科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