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增强CT vs 平扫CT,何时需要"打针"?

2025-01-15 12:58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医学影像检查中,CT(计算机断层扫描)是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根据是否需要注射对比剂(俗称“打针”),CT分为平扫CT和增强CT。这两种方式各有优势,临床选择需基于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诊断需求。以下从原理、适应症和注意事项等方面,详细解析何时需要“打针”。

一、平扫CT:无需对比剂的基础扫描

平扫CT是最基础的CT检查方式,无需注射对比剂,直接利用X射线对人体进行断层成像。其优势在于操作简便、耗时短、费用低,且避免了对比剂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

主要应用场景

1. 急诊快速评估

   如头部外伤排查颅内出血、胸痛患者排除肺栓塞(部分情况下平扫可初步筛查)、急性腹痛排查肠梗阻或结石等。

   平扫CT能快速明确是否存在严重病变,为抢救争取时间。

2. 骨骼系统检查

   骨折、关节脱位、骨质增生或破坏(如骨质疏松、肿瘤骨转移)等,平扫CT能清晰显示骨结构。

3. 初步筛查

   健康体检中肺结节筛查(低剂量胸部CT)、脑卒中的早期诊断(如脑出血)等。

4. 对比剂禁忌患者

   对碘对比剂过敏或肾功能不全者,平扫是安全替代方案。

二、增强CT:注射对比剂的“精准模式”

增强CT通过静脉注射含碘对比剂,利用对比剂在血管和组织中的分布差异,显著提高图像对比度,更清晰显示病变的血供、边界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为何需要“打针”?关键作用

1. 血管显影

   直接显示血管形态,诊断动脉瘤、血管狭窄、夹层(如主动脉夹层)或血栓。

   例如:肺动脉CTA是肺栓塞确诊的金标准。

2. 肿瘤诊断与分期

   肿瘤通常血供丰富,增强后呈“快进快出”或“延迟强化”等特征性表现,帮助鉴别良恶性(如肝癌、肺癌)。

   评估肿瘤对周围血管或器官的侵犯,指导手术或放化疗。

3. 炎症与感染性病变

   脓肿、胰腺炎等病变在增强CT中可见壁强化或坏死区,提高检出率。

4. 腹部脏器精细评估

   肝脏、肾脏、胰腺等实质器官的微小病变(如早期肝癌)在平扫中可能隐匿,增强后可通过不同时相(动脉期、静脉期)明确诊断。

5. 术后或治疗后随访

   如肿瘤术后复查,增强CT可鉴别术后瘢痕与复发。

三、如何选择:临床需求决定“打针”必要性

是否需要增强CT并非随意决定,需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1. 病情复杂程度

平扫足够的情况:明确骨折、脑出血、单纯脂肪肝等。

必须增强的情况:疑似肿瘤、血管病变、复杂感染等。

2. 病变的血供特点

富血供病变(如肝癌、甲状腺癌)或缺血性病变(如脑梗死)需依赖增强扫描判断。

3. 患者个体因素

禁忌症:严重碘过敏、肾功能不全(eGFR<30)患者避免增强CT,除非权衡获益大于风险。

孕妇及儿童:原则上避免不必要的增强检查,但若危及生命则例外。

四、注意事项:对比剂的风险与应对

尽管增强CT价值显著,但对比剂可能引发以下问题:

1. 过敏反应

   轻度:皮疹、恶心;重度:喉头水肿、休克。术前需询问过敏史,必要时预服抗组胺药。

2. 肾毒性

   对比剂可能加重肾功能损害,尤其糖尿病患者。检查前后需充分水化,必要时停用肾毒性药物。

3. 甲状腺功能干扰

   含碘对比剂可能影响甲亢患者病情,需提前评估。

五、总结

平扫CT是基础,适用于急诊、骨骼病变及初步筛查。

增强CT是“升级版”,通过对比剂揭示血流和病变细节,关键用于肿瘤、血管及复杂疾病的精准诊断。

临床医生会基于症状、病史和风险收益比决定检查方式,患者无需过度担忧,但需如实告知过敏史和肾功能情况。

最终,无论是平扫还是增强CT,目标都是为患者提供最准确的诊断依据,从而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李晓宇 范县人民医院 放射科 主管技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