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突然堵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坏死的心血管急症。其典型症状为胸痛剧烈,常伴有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出汗、恐惧或濒死感。由于心肌细胞不可再生,从症状发作到血管开通的理想时间窗是120分钟内,因此,了解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知识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处置
第一步:快速识别与拨打120
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时,患者常会出现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这种疼痛可能向左肩、左臂内侧、下颌或牙齿放射,且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一旦发现此类症状,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在电话中,要清晰、准确地告知接线员患者的症状、所在位置以及联系方式,以便急救人员迅速到达。
第二步:就地休息与初步急救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应让患者立即停止一切活动,就地平卧,双脚稍微抬高,以减少心脏负担。切勿随意搬动患者,因为任何搬动都可能增加心脏负担,危及生命。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意识、呼吸、脉搏等。
第三步:使用急救药物
如果患者自身带有急救药品或家用常备药箱,且收缩压不低于90mmHg,可立即取出硝酸甘油1片(0.5mg)让患者含化,每5分钟可重复使用,但总量不超过3片。也可服用中药如复方丹参滴丸、速效救心丸等,并嚼服阿司匹林300毫克,以尽量保持周围环境的安静,并安慰患者。但需注意,有消化道出血史或对硝酸甘油过敏者禁用。
第四步:实施心肺复苏术
当明确患者出现心脏骤停时,应立即采用扣击心前区或心肺复苏术进行急救。心肺复苏术的操作方法是:先将患者仰卧在平坦的地面或硬板床上,解开衣领和腰带,然后双手交叠,用手掌根部按压患者的胸骨中下段,按压频率为每分钟100至120次,按压深度为5至6厘米。每按压30次,进行2次人工呼吸。人工呼吸时,要将患者的头后仰,捏住鼻子,用嘴包住患者的嘴,缓慢吹气,每次吹气持续1秒以上,看到患者的胸廓有起伏即可。
急性心肌梗死的预防复发
1.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复发,首先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适量运动,增强心肺功能;戒烟限酒,避免烟草和酒精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控制体重,避免肥胖带来的心血管风险;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2.定期监测与治疗基础疾病
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是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要定期监测血压、血糖等指标,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对于已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更要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3.公众急救教育与技能培训
加强公众急救教育与技能培训也是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复发的重要措施。通过定期开展心肺复苏培训等活动,使非专业人员掌握按压深度、频率等技术要点,提高急救成功率。同时,社区应配置AED设备,并确保设备维护状态良好,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使用。
科技创新助力急救
随着科技的进步,可穿戴设备、5G技术和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等新技术正在改变急救模式。这些技术能够实时监测心电图异常、实现救护车与医院数据实时传输以及缩短确诊时间等,为心肌梗塞救治提供了新的可能。因此,应积极推广和应用这些新技术,提高急救效率和质量。
总之,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急症。了解其急救知识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对于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让我们共同努力,掌握急救知识,守护生命健康。
(李广鹏 漯河经济技术开发区后谢乡卫生院 内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