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急诊内科的日常工作中,面对形形色色的急诊患者,有一种情况总是让医护人员神经紧绷——急性心肌梗死。这种突如其来的心脏危机,以其迅猛的发病速度和潜在的致命性,成为威胁现代人生命健康的一大杀手。胸痛,尤其是那种仿佛被刀割般的剧烈疼痛,往往是急性心肌梗死的首发信号,提醒我们必须立即采取行动,与时间赛跑,挽救生命。
一、急性心肌梗死的紧急信号:胸痛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当冠状动脉的血流突然中断,心肌细胞因缺氧而迅速死亡,这一过程伴随着剧烈的胸痛,成为患者最直观的感受。这种胸痛,常被形容为压榨性、窒息性或刀割样疼痛,通常位于胸骨后或心前区,可向左肩、左臂内侧放射,甚至到达无名指和小指。疼痛持续时间长,可达数小时或更长,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多不能缓解。
二、除了胸痛,还有哪些警示信号?
虽然胸痛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典型症状,但并非所有患者都会出现胸痛。部分患者可能表现为不典型症状,如:
呼吸困难:尤其是活动后加重的呼吸困难,可能是心脏功能受损的信号。
恶心、呕吐:部分患者在胸痛同时或稍后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症状,这与迷走神经受刺激有关。
出汗、面色苍白:急性心肌梗死时,患者往往大量出汗,面色苍白,这是由于交感神经兴奋和疼痛刺激所致。
乏力、晕厥: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导致全身供血不足,患者可能出现乏力、晕厥等症状。
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可引发各种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严重时可导致猝死。
三、紧急应对:时间就是生命
面对急性心肌梗死,时间就是生命。从胸痛发作到接受有效治疗的时间越短,心肌受损的程度就越小,患者的预后也就越好。因此,一旦怀疑心肌梗死,应立即采取以下紧急措施:
拨打急救电话:第一时间拨打120或当地急救电话,告知医护人员自己的症状、地址和联系方式。
保持镇静:虽然情况紧急,但保持冷静有助于减轻心脏负担,避免病情恶化。
避免自行用药:在未明确诊断前,不要擅自服用止痛药或硝酸甘油等药物,以免掩盖病情或造成不良后果。
配合医护人员:到达医院后,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检查和治疗,包括心电图、血液检查、心肌酶谱检测等,以便尽快确诊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
四、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从急救到康复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急救、急性期治疗、康复期管理等多个阶段。
急救阶段:主要目标是恢复冠状动脉血流,减少心肌损伤。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溶栓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等。
急性期治疗:在恢复冠状动脉血流后,还需进行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稳定斑块治疗等,以预防再梗死和并发症的发生。
康复期管理:包括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心理支持等,旨在促进患者心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五、预防急性心肌梗死:从生活点滴做起
预防总是胜于治疗。要想远离急性心肌梗死,就要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
健康饮食:保持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减少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
规律运动: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是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应坚决戒烟,限制酒精摄入。
控制体重:保持体重在健康范围内,避免肥胖。
定期体检:尤其是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应定期进行心电图、血脂、血糖等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风险。
六、结语:守护心脏,珍爱生命
急性心肌梗死,作为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时刻提醒我们要关注心脏健康,珍惜生命。通过了解急性心肌梗死的紧急信号,掌握正确的急救知识,以及积极采取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降低心肌梗死的发生风险,为自己和家人创造一个更加健康、美好的未来。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守护心脏,珍爱生命。
(吴正木 罗山县人民医院 急诊内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