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晕厥背后的秘密,急诊内科解析晕厥的常见原因与应对

2025-05-21 12:19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晕厥,一种突如其来的短暂意识丧失状态,常常让患者和家属措手不及,担忧不已。在急诊内科,晕厥作为常见的就诊原因之一,其背后隐藏着多种可能的病因,从简单的良性事件到危及生命的严重疾病,不一而足。理解晕厥的常见原因及正确的应对措施,对于保障患者安全、及时获得有效治疗至关重要。

一、晕厥的定义与分类

晕厥,医学上定义为由于一过性脑供血不足导致的短暂意识丧失,伴或不伴跌倒。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晕厥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反射性晕厥:最常见,包括血管迷走性晕厥、直立性低血压性晕厥、颈动脉窦过敏等,多由情绪激动、疼痛、长时间站立、排尿、咳嗽等因素诱发。

心源性晕厥:由心脏疾病引起,如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瓣膜病等,这类晕厥往往预示着较高的心血管风险。

脑源性晕厥:由于脑血管病变,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等引起,常伴有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代谢性晕厥:如低血糖、严重贫血、电解质紊乱等,导致脑供能不足。

精神心理性晕厥:如癔症性晕厥,多与心理因素相关。

二、晕厥的常见原因解析

1. 血管迷走性晕厥

最常见,多发生于年轻人,尤其是瘦弱女性。诱因多样,如长时间站立、情绪激动、疼痛刺激等,导致迷走神经兴奋,血管扩张,血压下降,脑供血不足。

2. 直立性低血压

从卧位或坐位迅速站立时,血压未能及时调整,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常见于老年人、长期卧床者及服用某些药物(如降压药、利尿剂)的患者。

3. 心律失常

心脏跳动过快、过慢或不规则,影响心脏泵血功能,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常见于心脏病患者,如冠心病、心肌病、瓣膜病等。

4.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由于局部脑或视网膜缺血引起的短暂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多在2小时内消失,不留影像学证据,是卒中的重要预警信号。

5. 低血糖

糖尿病患者未按时进食或使用降糖药物过量时,血糖急剧下降,导致脑供能不足。

三、晕厥的应对措施

1. 紧急处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将患者置于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阻塞气道。

监测生命体征:检查呼吸、脉搏、血压,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

迅速就医:对于不明原因的晕厥,尤其是伴有胸痛、呼吸困难、严重头痛等症状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送医治疗。

2. 病因治疗

针对反射性晕厥:教育患者避免诱发因素,如保持充足水分、缓慢改变体位、避免长时间站立等。

心源性晕厥:根据心脏疾病类型,采取药物治疗、起搏器植入、射频消融等相应治疗措施。

脑源性晕厥:针对脑血管病变进行抗血小板、抗凝、手术或介入治疗。

代谢性晕厥:纠正低血糖、贫血、电解质紊乱等病因。

精神心理性晕厥:心理治疗,必要时辅以药物治疗。

四、预防晕厥的策略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健康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保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遵医嘱用药:特别是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等,应严格按照医嘱使用药物,避免药物相互作用或过量。

学习急救知识:家庭成员应了解基本的急救技能,如心肺复苏术,以备不时之需。

五、结语:晕厥虽常见,应对需科学

晕厥,虽然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但其背后的病因复杂多样,从轻微的良性事件到严重的生命威胁,不容小觑。通过科学的诊断、合理的治疗以及积极的生活方式调整,大多数晕厥事件是可以得到有效管理和预防的。让我们携手努力,提高对晕厥的认识,科学应对,共同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与安全。

(吴正木 罗山县人民医院 急诊内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