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ECMO与CRRT:ICU里的“生命支持梦之队”如何续命

2025-04-23 11:58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重症监护室(ICU)这个与死神赛跑的战场,总有一些“黑科技”能为濒危患者撑起生命的保护伞。其中,ECMO(体外膜肺氧合)与 CRRT(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被医护人员称为“生命支持梦之队”。它们并非直接治疗疾病,却能在器官功能濒临崩溃时“接过重担”,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治疗时间。这对黄金搭档如何协同作战?又能创造哪些生命奇迹?

一、体外“人工肺”:ECMO 的生命接力​

ECMO的核心功能是替代心肺功能,堪称 “体外生命支持系统”。它的工作原理类似于一个小型人工心肺机:通过导管将患者体内的静脉血引出,在体外经过膜肺氧合器进行氧气交换,排出二氧化碳后,再由血泵将含氧血送回体内。根据血液回输路径的不同,ECMO 可分为静脉-静脉(VV模式)和静脉-动脉(VA 模式)两种——前者主要替代肺功能,适用于重症肺炎、ARDS等呼吸衰竭患者;后者能同时支持心肺功能,常用于心脏骤停、暴发性心肌炎等危重症。​

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ECMO曾多次上演“绝地反击”。武汉某医院的一名新冠患者因重症肺炎导致呼吸衰竭,呼吸机参数调至极限仍无法维持氧合。ECMO团队紧急上机后,膜肺以每分钟 3 升的流量替代肺部完成气体交换,让疲惫的肺脏得以“休息”。经过 23 天的支持,患者肺部炎症逐渐消退,最终成功脱离ECMO,转入普通病房。这类案例印证了ECMO的核心价值:为受损器官争取修复时间。​

但ECMO并非万能神药。它的运行需要精准调控抗凝水平,避免血液在体外管路中凝固;同时,长期支持可能引发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医护团队需像精密仪器般监测每一项指标:血流量维持在 3-5L/min,氧饱和度稳定在 90% 以上,活化凝血时间(ACT)控制在 180-220秒,这些数字背后,是与死神拔河的每一分力量。​

二、血液“净化站”:CRRT的持续守护​

如果说ECMO是心肺的“临时替身”,CRRT则是肾脏的“忠诚卫士”。不同于传统血液透析的间歇性治疗,CRRT能24小时持续净化血液,就像为身体安装了一台“体外肾脏”。它通过弥散、对流、吸附等机制,不仅能清除尿素、肌酐等代谢废物,还能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甚至清除炎症因子、内毒素等有害物质。​

在重症胰腺炎患者的救治中,CRRT的作用尤为关键。这类患者常因胰腺坏死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大量炎症因子如同“毒素”攻击全身器官。CRRT的高通量滤膜能像筛子一样拦截这些炎症介质,同时纠正因呕吐、禁食导致的电解质紊乱。某三甲医院数据显示,采用CRRT治疗的重症胰腺炎患者,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较传统治疗降低 40%,为后续手术和康复奠定基础。​

CRRT的灵活性同样令人惊叹。医护人员可根据患者病情调整治疗模式: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适用于容量负荷过重者;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则能更高效清除小分子毒素。就像为患者量身定制的“血液净化方案”,既保证治疗效果,又最大限度减少对血流动力学的干扰。​

三、黄金搭档:1+1>2的协同魔法​

ECMO与CRRT的联合使用,堪称ICU里的“生命支持交响乐”。两者协同的核心逻辑是:ECMO解决氧供与循环问题,CRRT维持内环境稳定,形成互补的治疗闭环。​

在暴发性心肌炎患者的救治中,这种协同效应体现得淋漓尽致。当病毒攻击心肌导致心脏泵血功能骤降时,VA模式 ECMO可替代心脏泵血,维持全身灌注;而心肌细胞坏死释放的肌红蛋白、炎症因子会损伤肾脏,此时CRRT能及时清除这些“毒素”,防止急性肾损伤。北京某医院曾用这种联合方案成功救治一名19岁患者:ECMO支持7天后心脏功能逐步恢复,CRRT 同步运行10天纠正了严重的电解质紊乱,最终患者未遗留任何器官后遗症。

两者的配合还体现在细节把控上。ECMO运行中可能因血液稀释导致电解质失衡,CRRT 可实时调整置换液成分;而CRRT的抗凝要求与 ECMO 形成“平衡术”——既需防止滤器凝血,又要避免ECMO管路出血。医护团队通过调整枸橼酸浓度、监测凝血功能,让这对“搭档”在抗凝治疗中实现完美平衡。​

四、技术背后:不只是机器的战斗​

ECMO与CRRT的应用,从来不是简单的技术操作,而是对医疗团队综合实力的考验。一台ECMO的上机需要麻醉科、体外循环科、重症医学科多学科协作,从血管穿刺到参数设置,每个步骤都容不得丝毫差错。而CRRT的管理更像“精细活”:护士每小时记录出入量,药师根据血气结果调整置换液配方,营养师计算氮平衡以配合治疗。​

更重要的是,这些技术的使用始终围绕“患者获益”这一核心。并非所有危重症患者都适合联合治疗,医生需要结合病情评估、预后判断做出抉择。比如终末期肿瘤患者,过度使用生命支持可能违背生命质量原则;而对于可逆性器官衰竭患者,这对“梦之队”则可能成为逆转乾坤的关键。​

五、未来展望:从“续命”到“提质”​

随着技术迭代,ECMO与CRRT正从“救急”向“提质”进化。新一代 ECMO设备体积缩小30%,便携性提升让转运途中的生命支持成为可能;CRRT的“智能化”则体现在自适应流量调节上,可根据患者血流动力学自动调整治疗参数。这些进步不仅提高了救治成功率,更减少了并发症发生率。​

但技术的终极意义,在于让生命重归尊严。当ECMO与CRRT为患者赢得治疗时间后,康复团队的早期介入、心理支持的同步跟进,才能让“续命”真正走向“康复”。就像那位51岁的张女士,在ECMO和CRRT的支持下度过危险期后,通过循序渐进的康复训练,最终重新站上了生活的舞台。​

在ICU 的方寸之间,ECMO与CRRT的每一次启动,都是对生命的庄严承诺。它们不是冰冷的机器,而是医护人员手中的“武器”,更是患者与死神之间的“屏障”。这对“生命支持梦之队”的故事,正在每天上演——用科技的力量,为生命多争取一秒,就多一分希望。

(冯晓凯 鹤壁市人民医院 重症医学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