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手术台上的"痔"命细节,从体位摆放到器械准备的全流程揭秘

2025-08-08 08:15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肛肠外科领域,痔疮手术虽被归类为"小手术",但其精细程度和操作规范丝毫不亚于其他大型手术。一台成功的痔疮手术,是术前准备、体位管理、器械配置和术中配合等多个环节精密协作的结果。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节,往往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和患者康复质量。

术前准备的严谨流程 是手术安全的第一道保障。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医护团队会严格执行"三方核查"制度,确认身份信息、手术部位及过敏史。皮肤消毒采用"三遍法":先用碘伏溶液以螺旋式从周围向肛门中心消毒,范围覆盖会阴部及周围15厘米区域,待干燥后用75%酒精脱碘,如此重复三次。这种消毒方式能有效杀灭手术区域的病原微生物,将感染风险降至最低。麻醉方式的选择需因人而异, 椎管内麻醉包括, 腰麻(蛛网膜下腔阻滞) 药物注入脊髓腔,快速麻醉下半身,适用于短时手术;硬膜外麻醉 通过导管持续给药,适合时间较长或复杂手术(如吻合器痔切除术)。 全身麻醉适用于严重痔疮(如嵌顿痔)、多部位手术或对局部麻醉不耐受的患者,通过静脉注射丙泊酚等药物或吸入麻醉气体,使患者完全无意识。

体位摆放的科学性 直接关系到手术视野的暴露效果。截石位是最常用的标准体位,患者仰卧于手术台,臀部超出床沿5-10厘米,双下肢置于腿架上,髋关节屈曲110-120度,两腿分开60-80度。这种体位设计能使肛门自然外翻,为医生提供最佳操作视野。值得注意的是,腿架必须包裹软垫,并定时检查压力点,防止腓总神经受压导致术后足下垂。对于肥胖患者,可采用改良的俯卧折刀位,在耻骨联合下方垫高15厘米软枕,使肛门自然突出,这种体位能显著改善手术视野,同时减轻腹腔压力。

器械配置的精准匹配 体现了现代外科的个性化理念。基础器械包包括组织镊、止血钳、持针器等常规工具,而不同术式需要配备专用器械。传统外剥内扎术需要中弯血管钳处理血管蒂;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则需准备33毫米圆形吻合器及配套的肛管扩张器。电外科设备的参数设置尤为关键,高频电刀通常设定在切割模式30瓦、凝血模式25瓦,使用时严格遵循"5秒原则"——每次激发不超过5秒,间隔2-3秒散热,防止组织碳化。靠近肛管皮肤的区域建议改用双极电凝,其热扩散范围仅0.5毫米,能最大限度保护敏感神经。

术中配合的默契程度 是手术流畅进行的关键。洗手护士需要预判手术步骤,提前准备相应器械。处理右侧痔核时递送右弯血管钳,左侧则更换为左弯器械,这种细节能显著提升手术效率。麻醉医生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骶管麻醉下每15分钟测量一次血压,全麻患者则需特别注意气道管理。出血量评估采用称重法,1克吸血纱布约相当于1毫升血液,发现异常出血及时提醒术者。手术结束前的全面检查包括食指探查肛管确认无残留痔核,置入凡士林纱布包裹的肛管,以及规范的敷料固定。

术后交接的完整性 直接影响患者康复进程。转运前需完成四项核查:预计10ml至20ml左右的出血量记录、器械清点、病理标本标识和麻醉复苏评分。复苏期要重点观察肛门敷料渗血情况、疼痛程度和排尿功能。手术团队与病房护士的交接必须详尽,包括术中特殊情况、止血方式、预计首次排便时间等关键信息。这种标准化交接能使术后并发症显著降低。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痔疮手术的精细化管理体现了现代外科"精准、微创、快速康复"的理念。通过优化每个环节,将传统认为的"小手术"做到极致,不仅能实现24小时内出院的日间手术目标,更能保障患者长期的生活质量。正如资深外科专家所言:"痔疮手术的最高境界,是让患者在康复后完全忘却曾经的手术经历。"这正是医疗团队不断追求细节完美的动力源泉。

(李慧捷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手术部(2) 主管护师)

总票数: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