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检报告或就医检查中,“肾功三项”“肾功四项”是高频出现的项目。很多人拿到报告,看着“肌酐”“尿素氮”“尿酸”这些陌生的名词和数值,往往一头雾水。肾脏作为人体的“净化工厂”,每天过滤约180升血液,相当于100瓶大瓶装矿泉水,默默承担着排毒、调节水电解质平衡、分泌激素等重要功能。而肾功三项/四项就像监测肾脏的“晴雨表”,能早期发现肾脏损伤的信号。今天,我们就来读懂这张“晴雨表”,了解肾脏健康的秘密。
一、先搞清楚:肾功三项和四项,到底查的是什么?
临床上,“肾功三项”和“肾功四项”是评估肾脏功能最基础的血液检测项目,不同医院可能略有差异,但核心指标大致相同:
-肾功三项:通常包括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尿酸(UA)。
-肾功四项:在三项基础上,增加了血胱抑素C(CysC)。
这些指标通过抽血检测,无需空腹(部分医院建议空腹,以减少饮食对尿素氮的轻微影响),能反映肾脏的滤过功能、代谢废物排出能力。其中,血肌酐、血胱抑素C是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的“金标准”,而尿素氮和尿酸则更多反映肾脏对代谢废物的排泄情况,同时受其他因素影响较大。
二、血肌酐:肾脏滤过功能的“核心指标”
血肌酐是肌肉代谢的产物。人体的肌肉每天会产生一定量的肌酐,释放到血液中,然后通过肾脏过滤,随尿液排出体外。正常情况下,肌酐的生成和排泄保持平衡,血液中肌酐浓度相对稳定。因此,血肌酐水平能直接反映肾脏的滤过功能——当肾脏受损,滤过能力下降,肌酐无法及时排出,血液中肌酐浓度就会升高。
(1)正常范围与解读
血肌酐的正常范围因性别、年龄、肌肉量不同而有差异:
-成年男性:57-111μmol/L(不同医院试剂不同,参考范围可能略有差异);
-成年女性:41-81μmol/L;
-儿童:因年龄增长而逐渐接近成人,新生儿较低,约27-62μmol/L。
需要注意的是,血肌酐正常不代表肾脏一定健康。比如,老年人肌肉量减少,肌酐生成少,即使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血肌酐也可能在“正常范围”内。因此,医生会结合年龄、体重、性别计算“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更精准地评估肾功能。
(2)血肌酐升高:可能是肾脏受损的信号
血肌酐升高常见于以下情况:
-急性肾损伤:如严重脱水、药物中毒(如庆大霉素等肾毒性药物)、尿路梗阻等,导致肾脏滤过功能突然下降,肌酐在短时间内升高;
-慢性肾脏病:如慢性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等,肾脏长期受损,肌酐逐渐升高,这也是慢性肾脏病进展的重要标志;
-生理性因素:剧烈运动、大量进食肉类(肌肉代谢产物增加)可能导致血肌酐短暂轻度升高,通常调整后可恢复正常。
三、血尿素氮:反映肾脏排泄功能的“辅助指标”
血尿素氮是人体蛋白质代谢的终产物。蛋白质在体内分解后产生氨,氨在肝脏中转化为尿素氮,然后通过肾脏排出。与肌酐相比,尿素氮受饮食、代谢状态等因素影响更大,因此单独升高不一定是肾脏问题,但结合肌酐一起分析,能更全面判断肾功能。
(1)正常范围与特点
血尿素氮正常范围约3.2-7.1mmol/L(成人),儿童略低。其特点是:
-受饮食影响大:若前一天大量进食高蛋白食物(如肉类、豆类),尿素氮可能轻度升高;
-受脱水影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导致脱水时,血液浓缩,尿素氮会升高;
-肾脏因素:当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超过50%时,尿素氮才会明显升高,因此其敏感性不如肌酐。
(2)尿素氮与肌酐的“比值”有意义
临床上常用“尿素氮/肌酐比值”辅助判断病因:
-比值升高:多见于脱水、高蛋白饮食、上消化道出血(血液分解产生尿素)、心力衰竭等;
-比值降低:多见于蛋白质摄入不足、严重肝功能不全(肝脏合成尿素减少)等;
-两者同时升高且比值正常:更可能是肾脏本身受损导致的排泄功能下降。
四、血尿酸:不仅与痛风有关,还可能伤肾
血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大部分通过肾脏排出。很多人知道血尿酸升高会导致痛风,但很少有人了解,高尿酸血症也是肾脏损伤的重要原因,而肾脏受损又会反过来影响尿酸排泄,形成恶性循环。
(1)正常范围与高尿酸的危害
血尿酸正常范围:
-男性:150-416μmol/L;
-女性:89-357μmol/L(绝经后接近男性)。
血尿酸升高(高尿酸血症)的危害包括:
-痛风: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引起剧烈疼痛;
-尿酸性肾结石:尿酸在肾脏沉积形成结石,导致腰痛、血尿、尿路梗阻;
-尿酸性肾病:长期高尿酸损伤肾小管和肾小球,逐渐发展为慢性肾脏病,甚至肾功能衰竭。
(2)血尿酸异常的常见原因
-尿酸生成过多:如长期进食高嘌呤食物(动物内脏、海鲜、啤酒等)、肥胖、代谢综合征等;
-尿酸排泄减少:肾脏是尿酸排泄的主要器官,慢性肾脏病患者常伴有血尿酸升高;
-药物因素:利尿剂、阿司匹林(小剂量)等可能影响尿酸排泄,导致血尿酸升高。
五、血胱抑素C:更敏感的“早期肾损伤指标”
血胱抑素C是一种由体内所有有核细胞产生的蛋白质,生成速率稳定,且几乎全部通过肾小球滤过排出,不受年龄、性别、肌肉量、饮食的影响。因此,它比肌酐更能早期发现肾脏微小损伤,是肾功四项中的“敏感指标”。
(1)正常范围与优势
血胱抑素C正常范围约0.63-1.25mg/L(成人)。其优势在于:
-敏感性高:在肾小球滤过功能轻度下降时(如糖尿病肾病早期),胱抑素C会先于肌酐升高,能更早预警;
-不受干扰:无论年轻人还是老年人,肌肉多还是少,胱抑素C的生成都相对稳定,结果更可靠;
-适用于儿童和老年人:尤其适合肌肉量少的老年人、儿童,以及接受透析的患者监测肾功能变化。
(2)胱抑素C升高的意义
胱抑素C升高主要提示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常见于:
-早期慢性肾脏病:如高血压肾损害、糖尿病肾病的早期阶段;
-急性肾损伤:在肌酐尚未明显变化时,胱抑素C可早期反映肾脏损伤;
-肾移植后监测:用于评估移植肾的早期功能恢复情况。
六、肾功三项/四项异常,可能提示这些问题
拿到肾功报告后,不能单看某一项指标,需要结合多项指标及临床症状综合判断:
(1)单项指标异常
-仅尿素氮升高:可能是近期高蛋白饮食、脱水,或消化道出血,需结合饮水、饮食情况复查;
-仅血尿酸升高:若无症状,可能是高尿酸血症,需调整饮食(低嘌呤)、多喝水;若伴关节痛,可能是痛风,需就医治疗;
-仅胱抑素C升高:提示早期肾损伤,需进一步检查(如尿微量白蛋白),排查糖尿病、高血压等风险。
(2)多项指标异常
-肌酐、尿素氮同时升高:多提示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可能是慢性肾脏病或急性肾损伤;
-肌酐、尿素氮、尿酸均升高:肾脏排泄功能明显受损,需结合eGFR判断肾功能分期(慢性肾脏病分5期,5期为尿毒症);
-胱抑素C升高+肌酐正常:可能是早期肾损伤,常见于糖尿病、高血压患者,需警惕肾脏并发症。
七、哪些人需要定期查肾功三项/四项?
肾脏是“沉默的器官”,早期损伤往往没有明显症状,等到出现腰痛、水肿、泡沫尿时,肾功能可能已受损严重。因此,以下人群建议定期(每年至少一次)检查肾功三项/四项: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这两种疾病是慢性肾脏病的主要诱因,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患病5年以上应每半年查一次;
-高尿酸血症或痛风患者:尿酸结晶可能损伤肾脏,需监测肾功能;
-有肾脏病家族史者:如直系亲属患多囊肾、慢性肾炎,患病风险较高;
-长期服用药物者:尤其是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化疗药等肾毒性药物;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肾功能逐渐减退,6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检查;
-曾有肾损伤史者:如急性肾损伤、肾结石病史,需定期监测肾功能恢复情况。
八、保护肾脏,从这些小事做起
肾脏的健康与生活习惯密切相关,日常做好以下几点,能减少肾脏损伤风险:
-多喝水:每天喝1500-2000毫升水,保持尿液通畅,帮助排出代谢废物,减少结石形成;
-低盐、低蛋白饮食:避免长期高盐(每日<5克)、高蛋白饮食,减轻肾脏负担;
-谨慎用药:不自行服用偏方、保健品,避免长期用肾毒性药物,用药前咨询医生;
-控制基础病:积极控制血压(目标<130/80mmHg)、血糖(空腹<7mmol/L)、血尿酸(<420μmol/L),减少对肾脏的损伤;
-定期体检:尤其是高危人群,早发现、早干预,能有效延缓肾脏疾病进展。
结语
肾功三项/四项就像肾脏的“体检报告”,虽然不能直接诊断疾病,却能为肾脏健康“预警”。读懂这些指标,了解它们的意义,不仅能在拿到报告时减少焦虑,更能帮助我们更早地关注肾脏健康。记住,肾脏的修复能力有限,早期发现、早期保护,才能让这个“净化工厂”持续正常运转,为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明会丽 滑县半坡店中心卫生院 检验科 主管技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