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宫颈筛查说有CIN,这是宫颈癌吗?

2025-05-10 08:20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妇科门诊的咨询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场景:拿着宫颈筛查报告的女性,看到 “CIN” 字样时,脸色瞬间变得苍白,声音带着颤抖问:“医生,这是不是宫颈癌?” 其实,CIN 与宫颈癌之间不能直接画等号,它们是宫颈病变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表现,了解其中的区别与联系,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恐慌,更科学地应对。

首先,我们要明确 CIN 的全称是宫颈上皮内瘤变,它是宫颈细胞在受到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后,出现的一种异常增生状态。简单来说,就是宫颈表面的细胞开始变得 “不规矩”,但这些异常细胞还局限在宫颈的表层,没有侵犯到更深的组织,更没有发生转移。这一点是 CIN 与宫颈癌最本质的区别 —— 宫颈癌是异常细胞已经突破了宫颈的上皮层,侵犯到了间质,甚至可能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属于恶性肿瘤;而 CIN 则属于癌前病变,意味着如果不加以干预,部分病例可能会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逐渐进展为宫颈癌,但这个过程往往需要数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而且并非所有的 CIN 都会发展成癌。

根据异常细胞的形态和侵犯宫颈上皮的深度,CIN 被分为三级,分别是 CINⅠ、CINⅡ 和 CINⅢ。级别越高,意味着细胞的异常程度越严重,进展为宫颈癌的风险也就越大。CINⅠ 属于轻度不典型增生,异常细胞仅局限于宫颈上皮的下 1/3,此时病变往往是可逆的,大约有 60% 左右的 CINⅠ 会在一年内自然消退,就像身体的免疫系统能够清除 HPV 病毒一样,宫颈细胞也可能恢复正常。这类患者通常不需要过于积极的治疗,医生会建议定期复查,通过宫颈细胞学检查(如 TCT)和 HPV 检测来监测病变的变化,如果持续存在超过两年,才会考虑进行局部治疗。

CINⅡ 则是中度不典型增生,异常细胞占据了宫颈上皮的下 2/3,此时病变自然消退的概率明显降低,进展的风险增加。对于 CINⅡ 患者,医生通常会建议进行阴道镜检查,在放大镜的观察下,对可疑的病变部位进行活检,以明确诊断。根据活检的结果,可能会采取宫颈锥切术等治疗方式,切除病变的组织,防止其进一步发展。

CINⅢ 属于重度不典型增生或原位癌,异常细胞已经占据了宫颈上皮的全层,但仍然没有突破基底膜,没有发生浸润。虽然从名称上看 “原位癌” 带有 “癌” 字,但它并不等同于我们通常所说的宫颈癌,因为它没有侵犯到深层组织,也不会发生转移,治疗效果非常好。对于 CINⅢ 患者,通常需要进行更积极的治疗,如宫颈冷刀锥切术或 LEEP 术,切除病变组织,并进行病理检查,以确保切缘干净。如果患者没有生育需求,或者病变范围较大,也可能会考虑进行全子宫切除术。

需要强调的是,CIN 的发生与 HPV 感染密切相关,尤其是高危型 HPV(如 HPV16、18 型)的持续感染,是导致 CIN 和宫颈癌的主要原因。但并不是感染了 HPV 就一定会发展成 CIN 或宫颈癌,大多数女性在感染 HPV 后,凭借自身的免疫系统在 1-2 年内就可以将病毒清除,只有少数女性会因为免疫系统功能较弱、病毒持续感染等原因,逐渐出现宫颈细胞的异常增生,进而发展为 CIN。

因此,当宫颈筛查发现 CIN 时,大家不必过于恐慌,但也不能掉以轻心。首先要做的是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如阴道镜检查和宫颈活检,以明确 CIN 的级别和病变范围。然后根据诊断结果,配合医生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定期进行复查。一般来说,经过规范的治疗和随访,绝大多数 CIN 患者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避免发展为宫颈癌。

此外,预防 CIN 和宫颈癌的关键在于做好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一级预防主要是接种 HPV 疫苗,目前市面上的 HPV 疫苗有二价、四价和九价等多种类型,可以预防多种高危型 HPV 的感染,降低 CIN 和宫颈癌的发生风险,建议符合接种条件的女性尽早接种。二级预防则是定期进行宫颈筛查,包括宫颈细胞学检查和 HPV 检测,建议有性生活的女性从 21 岁开始进行筛查,根据年龄和筛查结果,遵循医生的建议确定筛查的频率,以便早期发现宫颈病变,及时进行干预。

总之,宫颈筛查发现 CIN 并不意味着得了宫颈癌,它只是一种癌前病变,只要我们能够正确认识它,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定期复查,就能够有效阻断其向宫颈癌的发展,保护好自己的健康。

(任华艳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病理科 副主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