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乳腺癌的病理报告中,ER 和 PR 这两个指标常常被重点标注,对于患者和家属来说,理解它们的含义不仅能帮助更好地配合治疗,还能减少对疾病的未知恐惧。ER 即雌激素受体,PR 即孕激素受体,它们是存在于乳腺细胞内的特殊蛋白质,如同细胞表面的 “信号接收器”,能够识别并结合体内的雌激素和孕激素,进而调控细胞的生长与分裂。当病理报告显示 ER 阳性或 PR 阳性时,意味着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雌激素或孕激素的刺激,这类乳腺癌也因此被称为 “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
要理解 ER、PR 阳性的意义,首先需要了解激素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雌激素和孕激素是女性体内重要的性激素,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它们能促进乳腺组织的发育和维持其正常功能。但在某些情况下,乳腺细胞发生突变后,细胞内的 ER 或 PR 会出现异常表达,此时激素与受体的结合就会像 “给癌细胞踩油门”,刺激癌细胞不受控制地增殖,导致肿瘤的形成和发展。因此,ER、PR 阳性的状态直接反映了癌细胞的生长是否依赖激素信号,这一特性也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了关键线索。
从治疗角度来看,ER、PR 阳性是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由于这类癌细胞依赖激素生长,临床上可以通过 “阻断激素信号” 的方式来抑制肿瘤进展,这种治疗方法被称为内分泌治疗。目前常用的内分泌治疗药物包括他莫昔芬、芳香化酶抑制剂等,它们的作用机制各有不同:他莫昔芬能竞争性地与 ER 结合,阻止雌激素对癌细胞的刺激;芳香化酶抑制剂则能减少体内雌激素的合成,从源头切断激素供应。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对于 ER 和(或)PR 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能显著降低肿瘤复发和转移的风险,延长患者的生存期。相比之下,ER、PR 均为阴性的乳腺癌(即三阴性乳腺癌)由于不依赖激素信号,内分泌治疗往往无效,治疗手段更多依赖化疗、靶向治疗等,预后相对较差。
值得注意的是,ER 和 PR 的阳性率并非绝对,病理报告中通常会以 “阳性细胞百分比” 和 “染色强度” 来描述受体的表达情况。例如,ER 阳性细胞占比超过 1% 即可判定为阳性,而占比越高、染色强度越强,说明癌细胞对激素的依赖性越高,内分泌治疗的效果可能越好。此外,ER 和 PR 的表达状态有时会随着病情进展而发生变化,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可能需要重新检测,以调整治疗策略。
除了指导治疗,ER、PR 阳性状态还与乳腺癌的预后密切相关。一般来说,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生长相对缓慢,恶性程度较低,发生转移的风险也较低,因此患者的生存期通常较长。尤其是在早期发现并接受规范治疗的情况下,很多患者可以达到临床治愈的效果。相比之下,激素受体阴性的乳腺癌往往进展更快,更容易出现复发和转移,预后相对较差。不过,这并不意味着 ER、PR 阳性的患者就可以掉以轻心,因为肿瘤的预后还受到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HER-2 表达状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综合评估。
对于患者而言,了解 ER、PR 阳性的意义后,更重要的是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内分泌治疗通常需要长期进行,有些患者可能需要服药 5 年甚至更长时间,期间可能会出现潮热、关节疼痛、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但这些反应大多可以通过对症治疗得到缓解。患者应坚持定期复查,及时向医生反馈身体状况,切勿擅自停药或更改治疗方案。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等,也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总之,ER、PR 阳性是乳腺癌病理诊断中非常重要的指标,它不仅揭示了癌细胞的生长依赖于激素信号这一特性,更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 内分泌治疗。对于患者来说,明确这一状态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病情,树立治疗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从而获得更好的预后。在与乳腺癌的抗争中,每一个医学指标的解读都像是一盏明灯,指引着医患共同走向康复的道路。
(任华艳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病理科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