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乳腺结节分级:看懂报告上的数字,远离不必要的恐慌

2025-04-15 12:23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乳腺检查报告上,“BI-RADS 分级” 是高频出现的专业术语,很多人看到 “4 级” 就会瞬间联想到癌症,陷入焦虑。其实,乳腺结节分级是医学上为规范诊断、降低漏诊和过度诊疗而制定的标准化体系,并非 “分级越高 = 癌症”。本文将从分级的定义、具体标准、4 级结节的真相等方面,用通俗语言为大家科普,帮你读懂乳腺检查报告。

一、什么是乳腺结节分级?
乳腺结节分级全称为 “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由美国放射学会(ACR)制定,目前已成为全球通用的乳腺影像诊断标准。它通过对乳腺超声、钼靶、磁共振(MRI)等影像检查结果的分析,根据结节的大小、形态、边界、血流、钙化等特征,将结节分为 0-6 级,每一级对应不同的恶性风险和后续处理建议。

简单来说,分级的核心目的有两个:一是让不同医院、不同医生的诊断结果具有可比性,避免因诊断标准不一导致的误判;二是给患者和医生明确的 “行动指南”,比如哪些结节只需定期观察,哪些需要进一步检查,哪些必须立即治疗,从根本上减少 “漏诊癌症” 或 “过度切除良性结节” 的情况。

二、乳腺结节 0-6 级,每一级都代表什么?
不同分级的结节,恶性风险和处理方式差异极大,掌握各级核心信息,能帮你快速判断自身情况:


从表格可见,只有 6 级是 “确诊癌症”,其他分级均为 “风险评估”,尤其是 4 级,并非 “癌症信号”,而是 “需要进一步确认” 的提示。

三、4 级结节≠癌症,它分 3 类,风险差异大
很多人看到 “4 级” 就恐慌,其实 4 级内部还细分为 4A、4B、4C 三个亚型,不同亚型的恶性风险差异显著,处理方式也不同:

1. 4A 类:低度可疑恶性(恶性风险 2%-10%)
这类结节的 “恶性特征不明显”,比如只是轻微的边界不规则,或存在少量细小钙化,大部分情况下仍是良性(如不典型增生、纤维腺瘤伴钙化)。

处理建议:优先选择 “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这是一种微创检查,医生用细针抽取结节内少量细胞,通过病理分析判断良恶性。若活检结果为良性,后续每 6 个月复查一次即可;若为恶性,再进一步治疗。

2. 4B 类:中度可疑恶性(恶性风险 10%-50%)
结节的 “恶性特征更明显一些”,比如形态不规则、纵横比>1(结节在上下方向的长度大于左右方向,这是癌症常见特征),或存在明显的血流信号,但仍有一半概率是良性(如复杂囊肿、导管内乳头状瘤)。

处理建议:建议进行 “粗针穿刺活检”,相比细针穿刺,粗针能抽取更多组织,病理诊断更准确;若结节位置特殊(如靠近乳头),也可选择 “手术切除活检”,直接将结节完整切除后做病理检查,既明确诊断,又能达到治疗目的。

3. 4C 类:高度可疑恶性(恶性风险 50%-95%)
结节具备较多典型恶性特征,比如边界模糊、钙化密集、与周围组织粘连,恶性概率超过 50%,但仍未达到 “5 级” 的极高风险标准(如未发现明显侵犯周围组织的迹象)。

处理建议:尽快安排病理活检(粗针穿刺或手术切除活检),若活检证实为恶性,需进一步做全身检查(如 CT、骨扫描),评估是否有转移,再制定手术、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方案。

需要强调的是,即使是 4C 类结节,仍有 5%-50% 的概率是良性,比如某些特殊类型的纤维腺瘤或炎症性结节,因此 “病理检查” 才是判断良恶性的 “金标准”,不能仅凭 “4 级” 就自行断定为癌症。

四、检验科在乳腺结节诊断中,扮演什么角色?
很多人误以为乳腺结节分级是影像科医生 “说了算”,其实检验科的病理检查是分级诊断的 “关键环节”,尤其是 4 级及以上结节,最终的良恶性判断必须依赖检验科的病理结果:

1. 活检样本的 “解读官”
当影像科判断结节为 4 级后,医生会获取结节的活检样本(细针穿刺的细胞、粗针穿刺的组织或手术切除的结节),并送到检验科的病理科。病理科医生会将样本制成切片,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排列方式 —— 如果细胞大小不一、核仁明显、排列紊乱,可能是癌细胞;如果细胞形态规则、排列整齐,则为良性细胞。

2. 精准判断,避免 “误判”
对于一些 “不典型” 的结节(如 4A 类中的不典型增生),普通病理检查可能难以明确,检验科还会通过 “免疫组化检查” 进一步判断:利用特异性抗体标记细胞表面的蛋白质,通过染色结果区分细胞类型,比如判断是否为乳腺导管癌、小叶癌,或排除其他类型的肿瘤,让诊断更精准。

3. 为治疗提供 “依据”
如果病理结果确诊为癌症,检验科还会进行 “分子病理检测”(如 HER-2、ER、PR 检测),这些指标能帮助临床医生判断癌症的恶性程度、是否适合靶向治疗或内分泌治疗,比如 HER-2 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可使用靶向药物治疗,大幅提高治愈率。

可以说,影像科给出的 “分级” 是 “初步怀疑”,而检验科的病理结果是 “最终判决”,两者结合才能让乳腺结节的诊断和治疗更规范、更精准。

五、拿到 4 级结节报告,该做什么?
如果你的乳腺检查报告显示为 4 级,无需恐慌,正确的做法是:

冷静看待,不自行猜测:记住 “4 级≠癌症”,即使是 4C 类,也有良性可能,避免因焦虑影响判断。

尽快联系乳腺专科医生:携带检查报告(超声、钼靶等)就诊,医生会根据结节特征(大小、位置、形态)推荐合适的活检方式(细针、粗针或手术)。

积极配合病理检查:活检是微创检查,疼痛感轻微(类似打针),无需过度恐惧,及时完成检查才能明确诊断。

根据结果制定方案:若病理为良性,按医生建议定期复查;若为恶性,尽早启动规范治疗,早期乳腺癌的 5 年生存率可达 90% 以上,预后良好。

总之,乳腺结节分级是医学上的 “风险提示”,而非 “癌症判决”。4 级结节的核心意义是 “需要进一步确认”,而检验科的病理检查是明确良恶性的关键。看懂分级、理性对待、及时就医,才能在保护乳腺健康的同时,远离不必要的恐慌。

(李丽 睢县人民医院 检验科 副主任技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