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冠心病的“隐藏杀手”:识别这些危险因素,远离心脏危机

2024-02-18 20:55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冠心病,全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在冠心病的背后,存在着诸多“隐藏杀手”,也就是危险因素。这些因素悄然影响着心脏的健康,若不加以识别和控制,可能引发严重的心脏危机。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认识这些危险因素,帮助大家更好地预防冠心病。

一、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1. 年龄

随着年龄的增长,冠心病的发病风险逐渐增加。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 2023》,我国 40 岁以上男性冠心病患病率达 7.2%,女性绝经后(55 岁以上)患病率升至 6.8%,较绝经前增加 3 倍。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壁会逐渐失去弹性,变得僵硬和狭窄,容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从而影响心脏的血液供应。

 2. 性别

在年轻时,男性患冠心病的风险相对高于女性。这主要与男性的生活方式以及激素水平有关。然而,女性绝经后,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失去了雌激素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冠心病的发病风险迅速上升,与男性趋于接近。

 3. 遗传因素

如果家族中存在冠心病患者,尤其是直系亲属(父母、子女、兄弟姐妹)患有冠心病,那么个体患冠心病的风险会显著增加。遗传因素可能影响身体对脂质的代谢、血管壁的结构和功能等,使得具有遗传易感性的人更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表明,有冠心病家族史的人,发病年龄可能更早,病情也可能更严重。

二、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1. 高血压

高血压是冠心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血压长期处于较高水平,会对血管壁造成持续的压力冲击,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受损的血管内皮会吸引血液中的脂质沉积,逐渐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这些斑块会使冠状动脉管腔狭窄,影响心脏的血液灌注。据统计,高血压患者患冠心病的风险是血压正常者的 2 - 4 倍。因此,控制血压对于预防冠心病至关重要。患者应每周测 2-3 次血压,记录波动情况,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比如:每日盐摄入≤6克,避免咸菜、加工肉,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和药物治疗,将血压控制在目标范围内(普通人群<140/90mmHg,糖尿病 / 肾病患者<130/80mmHg)。 

 2. 血脂异常

血脂异常,特别是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以及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与冠心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血液中过多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会在血管壁内沉积,形成粥样斑块。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则具有逆向转运胆固醇、促进胆固醇排出体外的作用,被称为“好胆固醇”,其水平降低会增加冠心病的风险。为了保持血脂正常,人们应注意合理饮食,减少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饱和脂肪(肥肉、黄油、动物内脏)每日摄入<20 克,每日胆固醇摄入量建议控制在300 mg以下,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同时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对于血脂异常较为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调制药物。

 3.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由于体内血糖代谢紊乱,会导致一系列代谢异常,进而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此外,糖尿病还会影响血小板的功能,使其更容易聚集形成血栓,进一步加重冠状动脉的堵塞。糖尿病患者患冠心病的风险比非糖尿病患者高出数倍,且病情往往更为复杂和严重。因此,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通过饮食控制、运动锻炼和药物治疗等方式,将血糖稳定在合理范围内,同时积极控制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

 4. 吸烟

吸烟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世界卫生组织(WHO)研究显示,每日吸烟≥20 支者,冠心病发病风险是不吸烟者的 4.8 倍,戒烟 5 年后风险可下降 50%。烟草中的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使血管收缩,降低血管的弹性和顺应性。同时,吸烟还会使血液中的一氧化碳含量增加,导致组织器官缺氧,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此外,吸烟还会影响血脂代谢,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戒烟是降低冠心病风险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无论烟龄多长,戒烟后心血管系统都能逐渐受益。

 5. 肥胖

肥胖,尤其是中心性肥胖(表现为腹部脂肪堆积),与冠心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肥胖患者往往伴有代谢紊乱,如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等,这些因素都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此外,肥胖还会增加心脏的负担,使心脏需要更努力地工作来满足身体的需求。通过合理饮食和规律运动,减轻体重,每月可减 1-2kg,将体重指数(BMI)控制在正常范围内(18.5 - 23.9kg/m²),有助于降低冠心病的发病风险。

 6. 缺乏运动

长期缺乏运动,身体的新陈代谢减缓,脂肪容易堆积,导致体重增加,进而引发一系列代谢紊乱。适量的运动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血管的弹性,降低血压、血脂,改善血糖代谢,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建议每周至少进行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打太极等,也可结合适量的力量训练,如举重、俯卧撑等。

 7. 精神压力

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状态下,人体会分泌一些激素,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这些激素会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同时影响血脂和血糖代谢,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此外,精神压力还可能导致人们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暴饮暴食等,进一步加重心血管负担。学会正确应对精神压力,通过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瑜伽等)、社交活动、培养兴趣爱好等方式缓解压力,对心脏健康至关重要。

冠心病的这些“隐藏杀手”时刻威胁着我们的心脏健康。通过识别和积极控制这些危险因素,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体检,我们能够有效地降低冠心病的发病风险,远离心脏危机,拥有更加健康的生活。

(梁娟娟 郑州四棉有限责任公司职工医院 内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