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如同潜伏在身体里的“隐形杀手”,悄无声息地威胁着人们的健康。药物治疗是控制高血压的关键手段,然而,关于高血压用药,其中的门道可不少。了解这些知识,做到合理服药,才能真正为血压“保驾护航”。
高血压为何需药物治疗
血压长期处于较高水平,会对心脏、大脑、肾脏和眼睛等重要器官造成严重损害。心脏需要承受更大的压力来泵血,容易引发冠心病、心力衰竭;脑血管可能因压力过高而破裂,导致脑出血;肾脏的血管和肾小球受损,影响肾功能,严重时可发展为肾衰竭;眼睛的视网膜血管也会受到破坏,甚至导致失明。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可以有效降低这些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保护重要脏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常见降压药物类型及特点
1. 利尿剂
常见的有氢氯噻嗪、吲达帕胺等。这类药物主要通过排钠排水,减少血容量,从而降低血压。利尿剂价格相对便宜,降压效果确切,尤其适用于老年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以及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但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导致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低钠血症等,还可能影响血糖、血脂和血尿酸代谢。因此,服用利尿剂期间需要定期监测电解质、血糖、血脂和血尿酸水平。
2. β受体阻滞剂
例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它们通过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来减少心脏输出量,进而降低血压。β受体阻滞剂适用于心率较快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以及合并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的患者。不过,它可能会引起心动过缓、乏力、支气管痉挛等不良反应,所以患有支气管哮喘、严重心动过缓的患者不宜使用。
3. 钙通道阻滞剂(CCB)
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是常见的 CCB 类药物。CCB 通过阻止钙离子进入血管平滑肌细胞,使血管扩张,从而降低血压。其降压效果强,起效迅速,对老年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效果较好,还可用于合并糖尿病、冠心病或外周血管疾病的患者。部分患者服用后可能出现面部潮红、头痛、脚踝水肿等不良反应。
4.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属于此类。ACEI 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使血管扩张,降低血压。它对肥胖、糖尿病和心脏、肾脏等靶器官受损的高血压患者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减少尿蛋白。但可能会引起干咳、低血压、高血钾等不良反应,双侧肾动脉狭窄、肾功能不全(血肌酐>265μmol/L)、高血钾以及妊娠女性禁用。
5.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
如氯沙坦、缬沙坦等。ARB 的作用机制与 ACEI 相似,但不引起干咳。适用于不能耐受 ACEI 干咳副作用的患者,同样对靶器官有保护作用。使用禁忌与 ACEI 类似,双侧肾动脉狭窄、高血钾、肾功能不全以及妊娠女性不宜使用。
高血压用药原则
1. 个体化用药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血压水平、合并疾病以及对药物的耐受性等因素,选择最适合患者的降压药物。例如,老年患者可能更适合利尿剂或 CCB;年轻、心率快的患者可能优先选用 β 受体阻滞剂;合并糖尿病、肾病的患者,ACEI 或 ARB 可能是较好的选择,此类药物可改善胰岛素抵抗,减少糖尿病肾病的尿蛋白,保护肾脏。
2. 小剂量开始
为了减少药物不良反应,一般从较小剂量开始用药,根据血压控制情况逐渐调整剂量。如果小剂量单药治疗效果不佳,可以考虑联合使用不同类型的降压药物。
3. 联合用药
对于血压较高或单药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患者,联合用药是常用的策略。不同类型的降压药物联合使用,可以发挥协同降压作用,同时减少单一药物剂量过大带来的不良反应。临床常用制剂如:缬沙坦氨氯地平片(ARB+CCB)、培哚普利吲达帕胺片(ACEI + 利尿剂)、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利尿剂 + 其他类型),此类制剂无需患者自行调整两种药物剂量,服药依从性更高,适合需联合用药的老年患者或用药依从性差的人群。
4. 规律服药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规律服药来控制血压。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定时定量服药,不能自行停药、换药或增减剂量。即使血压已经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也不能随意停药,否则血压可能会反弹,对身体造成更大的危害。
服药注意事项
1. 用药时间
大多数缓释剂型降压药物每天服用一次即可,一般建议在清晨起床后服用,因为人体血压在上午会出现一个高峰,此时服药能更好地控制血压。但也有部分患者血压波动规律不同,可能需要在下午或晚上服药,具体应遵循医生的建议。
2. 饮食影响
某些食物可能会影响降压药物的疗效。例如,服用 ACEI 期间,应避免大量食用高钾食物,如香蕉、橙子、蘑菇等,以免引起高血钾;服用 CCB 时,不要与葡萄柚汁同服,因为葡萄柚汁可能会增加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导致不良反应增加。
3. 定期监测
患者在服药期间要定期测量血压,一般每周至少测量 1 - 2 次,测量前安静休息 5-10 分钟,每次测量 2 次(间隔 1 分钟),取平均值,记录测量时间、数值、状态(如是否服药、是否运动后),了解血压控制情况,并及时向医生反馈。同时,还需要定期复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监测药物是否对身体产生不良反应。
高血压用药是一个长期且需要谨慎对待的过程。患者只有充分了解高血压用药的相关知识,遵循医生的指导,合理服药,才能有效控制血压,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真正为自己的健康“保驾护航”。
(梁娟娟 郑州四棉有限责任公司职工医院 内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