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一紧张就头痛?神经在悄悄给你发信号呢

2025-09-03 10:06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考试前、汇报前、不少人会突然觉得头部发紧,像被 “紧箍咒” 勒住,或是两侧太阳穴隐隐作痛 —— 这种 “一紧张就头痛” 的情况,可不是 “矫情” 或 “心理作用”,而是身体的神经、血管在因压力产生变化后,向你发出的 “预警信号”。从神经内科临床来看,这类头痛多属于 “紧张性头痛”,是成年人最常见的头痛类型之一,尤其在压力大、节奏快的人群中高发。下面就拆解 “紧张” 与 “头痛” 的关联,分享科学应对方法,帮你读懂神经信号,远离紧张性头痛。

一、紧张为啥会引发头痛?3 条 “神经反应链” 在作祟
紧张时的头痛,本质是身体应对压力的 “连锁反应”,核心与神经调节、肌肉状态、血管变化密切相关,可拆解为 3 条关键反应链:

(一)神经递质 “失衡”:疼痛信号被 “放大”
身体面对紧张情绪时,大脑会启动 “应激模式”,导致神经递质分泌紊乱:

· 负责抑制疼痛的 “血清素” 分泌减少,而促进疼痛感知的 “P 物质” 等释放增多,就像 “疼痛的音量开关” 被调大,原本不明显的头部不适会被放大成明显疼痛;

· 同时,紧张会激活大脑的 “疼痛中枢”,让神经对疼痛的敏感度升高,哪怕是轻微的肌肉紧张,也会被感知为持续的胀痛或紧绷痛。

(二)头颈部肌肉 “紧绷”:疼痛从 “肌肉” 传向 “神经”
紧张时,人会不自觉地 “攒劲”—— 眉头紧锁、牙关咬紧、肩膀耸起,这些动作会让头颈部肌肉(如额肌、颞肌、斜方肌)长时间处于收缩状态:

· 肌肉持续紧绷会压迫周围的神经末梢,同时消耗大量氧气和能量,产生 “乳酸” 等代谢废物堆积,双重作用下引发肌肉酸痛,进而扩散到头部,形成 “紧箍样” 或 “压迫样” 头痛;

· 长期反复紧张会让肌肉形成 “记忆性收缩”,哪怕后续紧张感缓解,肌肉仍处于轻度紧张状态,导致头痛反复出现。

(三)血管 “收缩异常”:大脑供血 “跟着紧张”
紧张情绪还会影响血管调节功能:

· 初期身体会分泌 “肾上腺素” 等应激激素,导致头部血管短暂收缩,大脑供血暂时减少,引发短暂的 “刺痛” 或 “跳痛”;

· 若紧张状态持续,血管会从 “收缩” 转为 “扩张”,血管壁受牵拉,刺激周围神经,进一步加重头痛,还可能伴随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二、紧张性头痛有 “特点”:别和其他头痛搞混
要应对紧张性头痛,首先得学会识别它 —— 和偏头痛、器质性头痛相比,它有明显的 “专属特征”,可从 4 个方面区分:

(一)疼痛位置:多为 “全头或双侧”
不像偏头痛常集中在单侧头部,紧张性头痛多表现为 “全头部紧绷”“双侧太阳穴胀痛” 或 “后枕部压迫感”,就像头上裹了一层紧布,疼痛范围较广,没有明显的 “固定痛点”。

(二)疼痛程度:“轻到中度”,不影响基本活动
疼痛程度通常是 “能忍受但不舒服”,不会像偏头痛那样疼到无法站立、恶心呕吐,大多数人在头痛时仍能正常走路、说话,但会觉得 “没精神”“注意力难集中”。

(三)伴随症状:少 “怕光怕声”,多 “肌肉紧张”
偏头痛常伴随怕光、怕声、恶心等症状,而紧张性头痛的伴随症状多与肌肉相关:比如眉头紧锁、脖子僵硬,按压头颈部肌肉时会有明显酸痛点,少数人可能伴随轻微头晕,但很少出现恶心、呕吐。

(四)发作时间:“随紧张来,随放松走”
发作多与明确的紧张事件相关,比如考试前 1 小时、汇报开始前,疼痛会逐渐出现;当紧张事件结束(如考试交卷、汇报完成),放松后 1-2 小时内,头痛会慢慢缓解,很少像偏头痛那样持续数小时甚至数天。

三、应对紧张性头痛:4 个 “反紧张” 步骤,快速缓解不适
一旦出现紧张性头痛,不用硬扛,通过 “放松神经、缓解肌肉、调整状态” 的步骤,能快速减轻疼痛,避免症状加重:

(一)第一步:立刻 “暂停紧张源”,给神经 “松绑”
· 若因工作、学习紧张引发头痛,先停下手中的事,离开当前环境:比如从书桌前起身,到窗边站 2 分钟,或到安静的房间坐一会儿,避免持续接收 “紧张信号”;

· 暂时远离电子屏幕(手机、电脑),避免强光、高频信息进一步刺激神经,可闭眼深呼吸,用鼻子缓慢吸气 4 秒,再用嘴巴缓慢呼气 6 秒,重复 5-10 次,通过 “慢呼吸” 激活身体的 “放松反射”,减少应激激素分泌。

(二)第二步:放松 “头颈部肌肉”,缓解 “紧绷痛点”
· 按揉放松:用双手食指、中指指腹,轻轻按揉双侧太阳穴(外眼角与眉梢之间的凹陷处),顺时针按揉 1 分钟,再逆时针按揉 1 分钟,力度以 “有酸胀感但不疼” 为宜;接着按揉后枕部(脖子与头部连接的凹陷处),用指腹轻轻按压 30 秒,重复 3 次,缓解肌肉紧张;

· 热敷舒缓:用 40℃左右的热毛巾(或暖水袋裹毛巾)敷在颈后、额头,每次 10 分钟,热敷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帮助肌肉放松,加速代谢废物排出,减轻酸痛感。

(三)第三步:补充 “温和能量”,避免 “血糖波动” 加重不适
紧张时身体代谢加快,若空腹或血糖偏低,会加重头痛:

· 可喝一杯温白开水或淡蜂蜜水,快速补充水分和少量糖分,避免脱水、低血糖加剧神经敏感;

· 吃一小块全麦面包、1-2 颗坚果(如核桃、杏仁),补充碳水化合物和镁元素(镁能帮助放松神经、缓解肌肉紧张),但避免吃巧克力、蛋糕等甜食(高糖会导致血糖快速升高后又快速下降,反而加重头痛)。

(四)第四步:调整 “身体姿势”,减少肌肉 “额外负担”
紧张时容易不自觉含胸、低头,加重头颈部肌肉紧张,可通过调整姿势缓解:

· 若坐着,保持上半身直立,肩膀向后打开,头部微微后仰,让颈椎保持自然的 “C 形曲度”,避免低头、耸肩;可在腰部垫一个靠枕,支撑腰部,减少上半身肌肉发力;

· 若站着,双脚分开与肩同宽,重心放在双脚之间,双手自然下垂,避免单侧负重(如单肩挎包),减少肌肉受力不均。

四、预防紧张性头痛:3 个 “日常习惯”,减少发作
应对紧张性头痛,“预防” 比 “缓解” 更重要,通过 3 个日常习惯,能减少头痛发作频率,让神经更 “耐紧张”:

(一)规律 “释放压力”,避免 “紧张堆积”
· 固定 “放松时间”:每天留 10-15 分钟做 “无目的放松”,比如听舒缓音乐、看窗外风景、做简单的拉伸(如手臂向上举、腰部左右转),不要把时间排太满,给神经留 “缓冲期”;

· 选择 “适合的解压方式”:根据自身情况选解压方法,比如喜欢动的人可每天快走 20 分钟、做瑜伽,喜欢静的人可练冥想、写日记,通过 “主动解压” 避免紧张情绪在身体里 “堆积”,减少头痛诱因。

(二)改善 “肌肉状态”,增强 “抗紧张能力”
长期头颈部肌肉薄弱,会让紧张时的肌肉收缩更明显,可通过简单训练增强肌肉耐受力:

· 颈部拉伸:坐姿,缓慢向左侧转头,让左耳靠近左肩,保持 30 秒,再向右侧转头,重复 3 次;接着缓慢低头,下巴靠近胸口,保持 30 秒,重复 3 次,每天做 1 组,放松颈肩肌肉;

· 核心训练:每天做 5 分钟 “靠墙站立”—— 背部贴墙,双脚离墙 20 厘米,双手自然下垂,保持头部、肩膀、臀部、小腿贴墙,培养 “正确姿势记忆”,减少日常姿势不当导致的肌肉紧张。

(三)调整 “生活细节”,减少 “隐形紧张诱因”
· 保证 “优质睡眠”:每天固定入睡、起床时间,保证 7-8 小时睡眠,睡眠不足会降低神经对紧张的耐受度,容易引发头痛;睡前 1 小时远离电子屏幕,避免蓝光刺激影响睡眠质量;

· 控制 “咖啡因摄入”:咖啡、浓茶中的咖啡因能暂时提神,但过量(每天超过 3 杯咖啡)会让神经兴奋,反而容易在紧张时引发头痛;若习惯喝,尽量在上午喝,下午 3 点后避免摄入;

· 避免 “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工作、学习时,每 40 分钟起身活动 5 分钟,做简单的头颈部转动、伸展,避免肌肉长时间处于 “静态收缩” 状态,减少紧张性头痛的 “基础诱因”。

五、需要就医的 “头痛信号”:别把 “危险信号” 当 “紧张”
大多数紧张性头痛通过放松、调整能缓解,但出现以下情况时,可能不是单纯的紧张性头痛,而是其他疾病(如偏头痛、高血压、颅内问题)的信号,需及时到神经内科就诊:

· 头痛突然变得 “剧烈”,像 “爆炸样” 或 “刀割样”,且持续不缓解,伴随恶心、呕吐;

· 头痛时伴随 “肢体麻木、无力”“言语不清”“视力模糊、复视”(看东西有重影),或 “意识模糊”;

· 头痛频繁发作(每周超过 3 次),且越来越重,影响正常工作、生活,甚至需要频繁吃止痛药;

· 头痛固定在 “单侧”,且每次发作位置、症状都相似,伴随怕光、怕声,休息后也难以缓解;

· 40 岁以上首次出现 “紧张就头痛” 的情况,或头痛伴随发热、体重下降等其他症状。

就医后,医生会通过详细问诊、体格检查,必要时做头颅 CT、血压监测等检查,明确头痛原因,排除严重疾病,并根据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如短期使用止痛药、调整生活方式,或针对偏头痛等其他类型头痛进行针对性治疗),避免延误病情。

一紧张就头痛,是神经在提醒你 “该放松了”—— 它不是 “小毛病”,但也不是 “治不好的病”。通过识别头痛特点、掌握缓解方法、养成预防习惯,大多数人能有效减少紧张性头痛的发作,让神经更 “从容” 地应对压力。记住,身体的信号需要被重视,及时调整、科学应对,才能远离头痛困扰,保持轻松的生活状态。

(赵红梅 郑州市中心医院 神经内科三病区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