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手妈妈来说,十月怀胎与分娩的挑战过后,产后 42 天复查才是守护健康的 “关键一关”。作为妇产科主治医师,我见过不少妈妈因忽视复查,把不起眼的 “小问题” 拖成多年健康隐患。下面就来说说复查的重要性、重点项目及注意事项。
一、为何必须做产后 42 天复查?
从怀孕到分娩,女性子宫从拳头大小撑大、盆底肌承压、内分泌剧烈波动、乳房进入哺乳状态,身体变化巨大。产后 42 天左右是身体从 “孕期” 向 “非孕期” 恢复的关键 “产褥期”,但恢复不会 “自动完成”。
很多妈妈会出现恢复不良,早期症状如偶尔腰酸、轻微漏尿、月经量异常等,易被误认为 “产后正常现象”,实则可能是子宫复旧不全、盆底肌损伤、内分泌紊乱的信号。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加重为长期漏尿、盆腔器官脱垂、慢性盆腔痛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复查是全面 “健康评估”,能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二、复查重点:5 项检查别漏,细节藏 “小问题”
1. 妇科检查:警惕子宫复旧不全与恶露残留
医生通过内检和 B 超评估子宫恢复情况,常见问题有子宫偏大、宫腔内有积液或残留组织。即便无出血、腹痛,残留组织也可能导致恶露淋漓不尽,引发子宫内膜炎,影响未来月经和备孕。应对方式:有残留需服促排药或清宫;子宫复旧不良可药物调理或物理治疗。
2. 盆底肌功能评估:别忽视轻微漏尿
怀孕和分娩会牵拉盆底肌,顺产妈妈松弛概率更高。产后打喷嚏、提重物漏尿,是盆底肌功能下降的信号,若不干预,可能发展为压力性尿失禁,甚至子宫脱垂、阴道壁膨出,严重时需手术。应对方式:通过 “盆底肌肌力测试” 评估,轻度松弛可做凯格尔运动或电刺激治疗;中度以上需系统康复训练。
3. 伤口检查(侧切 / 剖宫产):警惕红肿、硬结
顺产侧切或剖宫产腹部伤口,可能出现愈合不良。伤口红、痒可能是炎症早期表现,若红肿、疼痛、渗液或有硬结,可能是感染或血肿,不处理可能引发深部感染、形成慢性窦道。应对方式:医生观察伤口,感染需消毒、涂药,严重时口服抗生素;有血肿可能需穿刺引流。
4. 乳房检查:别让乳头疼痛拖成乳腺炎
哺乳期妈妈乳房检查很重要,医生会查看是否有肿块、乳头皲裂,评估乳汁分泌。乳头皲裂、乳腺堵塞(有硬块)若忽视,可能导致乳汁淤积,引发急性乳腺炎,出现发热、胀痛,严重时需暂停哺乳。应对方式:乳头皲裂涂保护霜,调整哺乳姿势;乳腺堵塞需热敷、按摩疏通,必要时请专业通乳师协助。
5. 血压、血糖复查:警惕妊娠期并发症延续
有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的妈妈,产后 42 天务必复查。部分人产后血压、血糖无法恢复正常,可能发展为慢性高血压或 2 型糖尿病。血压高可能损伤心肾,血糖差会影响自身健康,还可能增加感染风险,间接影响宝宝。应对方式:指标异常需调整饮食、运动,必要时服药控制。
四、最后提醒
不少妈妈觉得复查没问题就万事大吉,实则产后恢复是长期工程。盆底肌康复需坚持 3-6 个月训练,子宫完全恢复可能要半年以上,乳房护理贯穿整个哺乳期产后 42 天复查不是 “结束”,而是守护健康的 “开始”。别因一时疏忽,让 “小问题” 变成影响多年的大隐患。复查后有不适,一定要及时复诊,在成为 “妈妈” 的同时,好好守护自己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