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因肠道病毒感染所致的传染性疾病,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该疾病常会导致患儿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疱疹,重症病例会造成肺水肿、脑膜炎等,危及患儿生命健康。手足口病在我国北方多发于7月,在我国南方多发于5月、9月、10月,极易通过唾液、飞沫、病菌沾染的水或食物等传播。手足口病传染性较强,一旦发病极易传染给周边儿童,常令家长及老师头疼不已,托儿机构和学校常会因此停课或封园。
手足口病的预防要点
1、强化健康教育:家长需积极参与手足口病的健康宣教,了解该疾病的传播途径、危害、传染源、防治措施等。该疾病的预防关键问题在于注意个人卫生情况,家长需定期消毒患儿使用的玩具、日常物品等,且叮嘱患儿饭前便后洗手,不可以给孩子吃生食或半生的食物。同时,幼儿园等儿童密集的场所需强化对相关人员的宣教,一旦发现手足口病,需立即上报。
2、接种疫苗:注射相关疫苗可降低手足口病的发生率。疫苗接种只针对肠道病毒EV71型,分为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均为自费疫苗,一般需要注射2针,期间间隔1个月,建议在小儿12月龄前完成注射。
3、开展消毒工作:消毒是切断手足口病传播的重要途径,楼梯、地面、厕所、教室、患儿居住房间等均需定期消毒。
手足口病的护理要点
1、皮肤、口腔护理:手足口病会导致患儿出现疱疹、皮疹等症状,一旦抓破,极易导致浆液流出,造成病毒传播。故在对手足口病患儿护理时,患儿家长需叮嘱患儿不要用手抓患处,可通过穿宽松衣物、戴手套、足套等预防;也可用炉甘石洗剂涂抹患处;如患儿存在口腔疱疹,可用生理盐水漱口或局部药物应用,并遵医嘱使用促进伤口愈合的药物。
2、发热护理:对于体温<38℃的发热患儿,患儿家长可及时为其擦汗、喂水,避免受凉;对于体温>38.5℃的患儿,可遵医嘱使用退热药物,且需警惕高热惊厥的发生。
3、心理护理:手足口病患儿生病后会因身体不适、出于对医院陌生环境的恐惧等出现焦虑、抑郁情绪,患儿家长需密切关注患儿的需求,尽量满足其合理需求;当患儿哭闹时需及时安抚,并通过玩游戏转移其注意力;对于患儿的配合行为给予表扬,以激发其治疗积极性。
4、消毒隔离:手足口病患儿一旦确诊后,需居家隔离或在医院隔离。患儿家长需保证其居住的房间每天至少通风2个小时,每日严格按要求消毒患儿所用物品;减少他人对患儿的探视;将患儿的呕吐物、排泄物置于专门的容器内,经过消毒后再倾倒;患儿衣物可用开水浸泡后暴晒;所用水杯、餐具等均需经高温消毒。患儿家长每日也要勤洗手、勤消毒,外出归来需更换衣物、洗手消毒后再接触患儿。
(李亚培 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儿科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