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或许曾经历过短暂的头晕、眼前发黑或手脚麻木,这些症状虽然可能转瞬即逝,但有时却可能是身体向我们发出的重要预警信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也被称为“小中风”。TIA虽然看似轻微,但实则不容忽视,因为它往往是中风等重大脑血管事件的前兆。
一、TIA:大脑短暂的“停电”
TIA,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由于大脑、脊髓或视网膜局部缺血引起的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这种“短暂”通常意味着症状在几分钟到几小时内完全恢复,最长不超过24小时,且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TIA就像是大脑的一次“停电”,虽然时间短暂,但足以让我们感受到缺血带来的不适和潜在威胁。
TIA的发病机制复杂多样,主要包括微栓塞、血流动力学改变、脑血管痉挛、血液成分改变以及血管壁病变等。微栓塞是指来自心脏或大动脉粥样斑块脱落的小栓子暂时阻塞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则与血压波动、脑灌注不足有关;脑血管痉挛可由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引发;血液成分改变如红细胞增多、血小板增多等使血液黏稠度增高,易形成血栓;血管壁病变则包括动脉粥样硬化、炎症性血管病等。这些机制共同作用,导致TIA的发生。
二、TIA的常见症状:不可忽视的“小信号”
TIA的症状多种多样,但通常与大脑缺血部位相关。常见的症状包括眩晕、一过性黑矇(眼前突然发黑)、复视(看东西重影)、平衡障碍(走路不稳)、语言障碍(说话不清或理解困难)、吞咽困难、偏身瘫痪(一侧身体无力)、偏身感觉障碍(一侧身体感觉异常)等。这些症状往往发病突然,持续时间短暂,但足以引起我们的警惕。
值得注意的是,TIA好发于34~65岁的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虽然症状在短时间内能自行恢复,但TIA患者近期发生脑卒中的风险非常高。因此,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即使持续时间不长,也应立即就医检查,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三、TIA:中风的“预警灯”
TIA之所以被称为“小中风”,是因为它与中风有着密切的关系。TIA的发生,往往预示着大脑血管存在潜在的问题,如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狭窄等。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干预和治疗,很容易发展成为中风。
四、如何应对TIA:预防胜于治疗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是TIA和中风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要积极控制这些疾病,保持血压、血糖、血脂在正常水平。
饮食是预防TIA和中风的关键。建议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低脂肪食品,适量食用鱼类、禽类、豆类等优质蛋白质,减少饱和脂肪酸和糖类的摄入。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压和血脂,预防TIA和中风的发生。建议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吸烟和饮酒都会增加TIA和中风的发病率。因此,应戒烟限酒,保护大脑健康。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特别是对于有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疾病的人群,更应密切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
一旦出现TIA的症状,应立即就医检查。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等,以预防中风的发生。
TIA虽然看似轻微,但实则不容忽视。它是中风等重大脑血管事件的前兆,提醒我们及时采取措施,预防中风的发生。通过控制危险因素、健康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定期体检和及时就医等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降低TIA和中风的发病率,守护大脑健康。
(郭春利 扶沟康复医院 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