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房颤与中风,为什么它们如此相关?

2024-05-09 12:10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房颤(心房颤动)与中风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性,这主要是由于房颤可能导致心源性血栓的形成,进而增加中风的风险。以下将详细探讨房颤与中风之间的关系,以及为何它们如此相关。

一、房颤与中风的基本概念

房颤: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特点是心房的不规则、快速跳动,导致心房的有效收缩和舒张功能受损。这种不规则的跳动使得血液在心房内形成漩涡和湍流,从而增加了血液凝固和血栓形成的风险。

中风:中风,又称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通常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从而引起脑组织损伤。中风可分为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两大类,其中缺血性中风更为常见,约占所有中风的80%以上。

二、房颤导致中风的原因

血栓形成:房颤时,心房内的血液流动不畅,容易形成血栓。这些血栓可能脱落并随着血液循环到身体其他部位,如脑部,引起脑梗死。

左心耳功能不全:左心耳是心脏的一部分,在心房颤动时可能会出现异常活动,增加血栓形成的概率。如果左心耳功能不全,更容易导致血栓形成,从而增加中风的风险。

抗凝治疗不足或过度:抗凝治疗是预防房颤患者血栓形成的重要措施。然而,如果抗凝治疗不足,血栓仍然有可能在心房内形成;而过量的抗凝治疗则可能导致出血风险增加,包括颅内出血,进一步加重中风的风险。

三、房颤与中风的相关性

流行病学研究:研究发现,房颤患者发生中风的风险显著高于非房颤患者。大约10%的缺血性中风与中风时首次检测到的房颤有关,另外20%发生在已知有房颤、但未接受抗凝剂治疗的患者中。这表明房颤是缺血性中风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

临床证据:房颤导致的中风通常更严重,且预后更差。这可能是因为房颤患者的血栓通常较大,且更容易堵塞脑部的主要血管。此外,房颤患者的中风复发率也较高,这可能与他们持续存在的房颤和血栓形成的风险有关。

筛查与预防:尽管抗凝治疗可以降低房颤患者的中风风险,但目前各国尚未对一般人群进行房颤筛查。然而,一些研究表明,对房颤进行系统性筛查可能有助于降低中风的死亡率和发病率。例如,STROKESTOP研究发现,对老年人进行房颤筛查可以降低中风的风险。然而,筛查的净收益和最佳筛查策略仍存在争议,需要未来研究的进一步证实。

四、房颤患者的中风预防措施

恢复窦性心律:通过药物或射频消融术等方法恢复房颤患者的窦性心律,可以显著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然而,这些方法并非对所有患者都有效,且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复发率。

抗凝治疗:对于不能恢复窦性心律的房颤患者,抗凝治疗是预防中风的重要措施。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华法林、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等。然而,抗凝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有效。

左心耳封堵术:对于左心耳功能不全的房颤患者,可以考虑进行左心耳封堵术来减少血栓的形成和脱落风险。这是一种介入性手术,通过封堵左心耳来预防中风的发生。

生活方式调整:房颤患者还应注意调整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运动等。这些措施有助于降低血压、血脂等中风风险因素,从而进一步降低中风的风险。

综上所述,房颤与中风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性。房颤患者由于心房内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容易发生中风。因此,对于房颤患者来说,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降低中风风险至关重要。通过恢复窦性心律、抗凝治疗、左心耳封堵术以及调整生活方式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房颤患者的中风风险。

(郭婉婉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心内一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