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病,其发病可能与遗传因素、免疫系统异常、慢性抗原刺激以及病毒感染等多种病因有关。该病导致骨髓中恶性的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生,并分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片段,进而损伤机体各个脏器和器官。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骨骼疼痛、贫血、肾功能不全、感染和高钙血症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病理性骨折、肾功能衰竭、反复感染以及神经系统损害等。由于目前多发性骨髓瘤被视为不可治愈的疾病,其治疗主要以控制病情、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为主。因此,针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护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一、休息与活动管理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应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活动,以防止病理性骨折的发生。一般情况下,患者可适当活动,但应避免负载过重和跌、碰伤。使用腰围、夹板等辅助器具时,需防止由此引起的血液循环不良。对于久病消耗、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易发生合并症的患者,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有骨质破坏时,应绝对卧床休息,以防止引起病理性骨折。同时,建议睡硬板床,避免使用弹性床,以保持舒适的卧位,避免受伤。
二、饮食护理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饮食应以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为主。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给予低钠、低蛋白或麦淀粉饮食,以减轻肾脏负担。如有高尿酸血症及高钙血症时,应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尿量保持在2000ml以上,以预防或减轻高钙血症和高尿酸血症。此外,可选用抑制骨髓过度增生的食品,如海带、紫菜、海蛤、杏仁等。同时,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冷、隔夜食物,避免消化道感染。
三、疼痛管理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常伴随骨骼疼痛,疼痛程度轻重不一,主要发生于富含红骨髓的骨骼,如肋骨、胸骨等。神经根可因受压而出现神经痛。因此,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疼痛变化,细心护理,并遵医嘱给予适量的镇静止痛药,必要时可给予杜冷丁、吗啡等镇痛药。也可进行局部放射治疗,以减轻症状。神经性疼痛的患者可给予相应的局部封闭或理疗。在翻身、拍背等护理时,一定要注意动作轻柔,以免加重患者疼痛。
四、预防感染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容易感染,尤其是呼吸道感染和肺炎,其次是泌尿道感染。因此,应保持病室清洁,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避免受凉和防止交叉感染。协助患者经常更换体位,及时排痰;鼓励水化利尿,保持尿量充足。同时,注意个人卫生,加强口腔、皮肤等护理。如有感染症状,应及时就医。
五、化疗护理
化疗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化疗期间,患者应多饮水,每日入液量不少于3000ml,并碱化尿液,准确记录液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化疗药物有一定副作用,需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处理化疗相关的不良反应。
六、心理支持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常常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需要给予充分的心理支持。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了解其心理需求,提供情感支持,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同时,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感受,增进自我照顾的能力和信心。
七、康复锻炼与定期随访
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制定合适的康复锻炼计划。可进行适当的肢体活动、按摩、理疗等,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疼痛症状。同时,遵医嘱定期复查相关指标,评估治疗效果和病情变化。如有异常情况或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与医护人员保持良好沟通,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八、病情观察与评估
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认知情况、情绪状态等,以便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对于存在周围神经病变症状的患者,如手脚麻木、针刺感等,可使用营养神经的药物缓解症状。
综上所述,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护理措施涉及休息与活动管理、饮食护理、疼痛管理、预防感染、化疗护理、心理支持、康复锻炼与定期随访以及病情观察与评估等多个方面。这些护理措施的实施对于控制病情、延长生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患者及其家属应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建议,按时服药、接受检查和治疗,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
(侯利惠 河南省人民医院 血液内科一病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