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警惕!老年慢病患者用药安全中不可忽视的那些事

2024-12-06 10:05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和社会老龄化形势的严峻,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日益突出,慢性疾病的发病率显著提升,越来越多的老年患者需要长期用药治疗。然而,老年人由于病理生理因素变化,老年人各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也在发生退化,直接影响药物在体内代谢的各个过程(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更容易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老年人用药的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

老年慢性病患者用药特点

1. 多病共存且复杂

老年人常伴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冠心病、神经关节疼痛、慢性呼吸道综合征疾病等多病共存的现象,大多数病情复杂、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诊、误诊,且用药种类多,治疗难度大。

2. 并发症增多

随着机体生理功能变化,呼吸肺功能减弱、胃肠蠕动减缓、视力听力下降、免疫力下降等容易引发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神经系统症状、眼疾病变、免疫性疾病,以及诱发多器官衰竭。

3. 意识障碍难诊断

随着身体功能减退,癫痫、抑郁和精神疾病,脑梗死,阿尔兹海默症等疾病容易影响神经而导致意识障碍表达欠缺从而增加诊断困难。

4. 疾病进展迅速

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减退,机体适应能力下降,一旦突发疾病,病情常常迅速恶化。导致身体出现多器官功能衰退,预后恢复极其困难。

老年慢性病患者用药原则

对于慢性病患者来说,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一些重要的基本原则,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从而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1. 饮食调节原则:患者应根据自己的病情需要,合理调整饮食结构,避免食物与药物之间产生不良的相互作用。例如,有些药物需要在空腹时服用,而有些则需要在饭后服用。此外,某些食物可能会影响药物的吸收和效果,因此需要特别注意饮食与药物的搭配。

2. 小剂量原则:老年人除维生素、微量元素和消化酶类等药物可以用成年人剂量外,其他所有药物都应低于成年人剂量。应结合老年患者的年龄、肝肾功能、临床疾病、蛋白结合率等具体情况,尽量采用较小剂量达到治疗目的

3. 五种药物原则

随着药物品种不断增加,机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也增多。因此老年人用药尽可能少而精,同时用药尽量不超过5种。

4. 定期评估监测原则

老年人常同时患多种慢性疾病,需长期用药维持治疗。医生应定期评估治疗效果,根据需求调整剂量或更换药品。如果在用药过程中出现任何不良反应,或者病情出现了一些变化,患者应立即停止使用当前药物,并且尽快联系医生进行咨询,以避免可能的药物副作用或病情恶化。

老年慢病患者用药的常见误区

1. 多重用药误区  患者认为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可以显著提高疗效或可以同时治疗多种疾病。殊不知,随着药物种类的增加,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也会增多,可能会引发一些不良反应,进而危害老年人身体健康。因此,老年人需遵循五种药物原则,尽量减少用药种类。

2. 治疗不足误区:一些老年患者因为认知问题,未能及时向医生倾诉症状,导致治疗不足。这种情况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引发更严重的健康问题。因此,老年患者应积极与医生沟通,及时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方案。

3. 盲信偏方、保健品、中成药误区:许多老年人倾向于选择偏方、保健品、中成药等治疗疾病,认为这些药物副作用小、对身体损害小。殊不知,很多所谓的偏方都有可能添加一些危害人体健康的成分,长期服用会带来很严重的后果。

因此,老年人在选择药物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选择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的药物。

(郭媛媛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药学部)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