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宝宝腹泻别着急,中西医结合止泻护肠胃!

2024-06-05 20:39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宝宝的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遭遇各种健康小状况,其中腹泻尤为常见,让家长们忧心不已。其实,面对宝宝腹泻,不必过度慌张,了解一些中西医知识,合理应对,就能有效止泻,守护宝宝的肠胃健康。

一、宝宝腹泻的常见原因

宝宝腹泻的原因多样,大致可分为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两类。感染性腹泻多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侵袭肠道引发,像常见的轮状病毒感染,常在秋冬季节肆虐,患儿多伴有发热、呕吐、蛋花汤样便等症状;细菌感染则可能因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导致,大便呈黏液脓血便,气味酸臭。非感染性腹泻常与饮食不当相关,如过早添加辅食、辅食种类更换频繁、食物过敏等,也可能因腹部着凉、肠道菌群失调等引起,这类腹泻一般症状相对较轻,以稀便为主,无发热等全身症状。

二、中医对宝宝腹泻的认知与调理方法

(一)辨证分型

中医将宝宝腹泻分为多种证型。风寒泻,多因腹部受寒,表现为大便清稀、夹有泡沫、色淡不臭,宝宝多伴有肠鸣腹痛,得温则舒,遇寒加重,舌苔薄白。湿热泻,常由感受湿热之邪或饮食不洁所致,大便呈黄褐色,气味秽臭,可伴有少许黏液,患儿口渴烦躁,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脾虚泻,多为长期食欲不振、脾胃虚弱引发,大便次数增多,时溏时泻,水谷不化,伴有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

(二)食疗方剂

针对不同证型,中医有不少食疗妙方。风寒泻可用生姜红糖水,取生姜适量切片,加红糖煮水,温热服下,能散寒止泻;湿热泻可饮马齿苋粥,将新鲜马齿苋洗净切碎,与大米同煮成粥,马齿苋有清热利湿之效;脾虚泻宜食山药莲子粥,山药健脾益胃,莲子补脾止泻,二者与大米熬粥,常服可健脾胃、助消化。

(三)推拿按摩

小儿推拿也是中医调理宝宝腹泻的特色疗法。补脾经,在宝宝拇指桡侧缘末节,用拇指指腹向心推,可健脾和胃;摩腹,以掌心顺时针按揉宝宝腹部,能促进胃肠蠕动,消积导滞;推上七节骨,用拇指自宝宝第四腰椎命门穴向下直推至尾椎端长强穴,可通调二便,对于腹泻有良效。这些推拿手法简单易学,家长在家即可操作,但需注意力度适中,避免损伤宝宝皮肤。

三、西医对宝宝腹泻的处理手段

(一)补充水电解质

宝宝腹泻最易出现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口服补液盐(ORS)是预防和纠正脱水的首选。它能补充钠、钾、氯等电解质,维持体内液体平衡。轻度脱水可按每千克体重50 - 100毫升的量少量多次饮用;中重度脱水则需静脉补液,快速恢复血容量与电解质稳定。

(二)合理用药

感染性腹泻需针对病原体选用药物。病毒性肠炎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无需使用抗生素;细菌性肠炎常用头孢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感染。同时,为保护肠道黏膜,可服用蒙脱石散吸附病原菌与毒素,减少肠道分泌;益生菌如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等能调节肠道菌群失衡,抑制有害菌生长,促进肠道功能恢复。

(三)饮食调整

西医同样重视宝宝腹泻时的饮食管理。母乳喂养的宝宝可继续哺乳,母乳易于消化且富含免疫物质;配方奶喂养者可适当稀释奶液或换用无乳糖配方奶。已添加辅食的宝宝,应遵循清淡易消化原则,给予米汤、米糊、烂面条等流质半流质食物,待腹泻好转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四、中西医结合护理要点

(一)观察病情

家长要密切留意宝宝腹泻的次数、性状、颜色,以及精神状态、体温、尿量等变化。若宝宝出现高热不退、精神萎靡、少尿无尿、大便带血等严重情况,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二)臀部护理

频繁腹泻易导致宝宝臀部发红、破溃,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轻轻擦干,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可涂抹护臀霜隔离粪便刺激,若已出现臀红破溃,可遵医嘱涂抹氧化锌软膏等促进愈合。

(三)卫生防护

注意饮食卫生,奶瓶、餐具严格消毒,防止病从口入;勤洗手,尤其在接触宝宝前后、处理食物前后勤洗手;保持居住环境清洁通风,定期消毒家居物品表面,减少病菌滋生传播。

宝宝腹泻虽令人揪心,但只要掌握科学的中西医处理方法,精心护理,就能帮助宝宝尽快止泻,恢复肠胃健康。家长们平时也要注重宝宝的饮食起居调理,增强其脾胃功能,让宝宝茁壮成长,远离腹泻困扰。

 

(王茜 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中医儿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