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流感疫苗:并非绝对的“免感染金牌”

2025-02-28 08:40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流感肆虐的季节,流感疫苗成为人们预防流感的重要武器。许多人认为,只要接种了流感疫苗,就能高枕无忧,彻底与流感绝缘。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简单。打了流感疫苗并不意味着就一定不会得流感,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医学原理和现实因素。

流感疫苗的作用机制

流感疫苗是根据每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流感病毒流行株的预测,选取最有可能流行的病毒株进行制备。其主要成分是灭活或减毒的流感病毒,这些病毒已经失去了致病能力,但保留了其抗原性。当人体接种流感疫苗后,免疫系统会将这些“伪装”的病毒识别为外来入侵者,并启动免疫反应。免疫系统中的B淋巴细胞会产生特异性抗体,这些抗体就像一个个“小卫士”,专门识别和攻击入侵的流感病毒。

在接种后的2 - 4周,人体会逐渐产生足够的抗体,从而获得对相应流感病毒的免疫力。当真正的流感病毒来袭时,体内的抗体能够迅速识别并与之结合,阻止病毒感染人体细胞,进而达到预防流感的目的。例如,当甲型H1N1流感病毒进入人体后,接种过包含该病毒株的流感疫苗的人体内的抗体,就会与病毒表面的抗原结合,使病毒失去活性,无法在体内繁殖和扩散。

疫苗并非万能的原因

病毒变异

流感病毒最大的特点就是极易发生变异。它们就像一群善于“伪装”的敌人,不断改变自己的表面抗原结构。每年WHO预测的流感病毒流行株,虽然是基于大量的监测和研究数据,但并不能完全准确地涵盖所有可能流行的病毒株。一旦实际流行的病毒株与疫苗中包含的病毒株存在较大差异,疫苗的保护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比如,某一年疫苗针对的是一种特定的甲型流感病毒株,但在流感季节中,出现了一种发生了较大变异的新型甲型流感病毒,接种过该疫苗的人对这种新型病毒的免疫力就会下降,仍有可能感染流感。

个体差异

不同个体对流感疫苗的免疫反应存在差异。免疫系统的功能强弱、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都会影响人体对疫苗的应答效果。老年人、儿童、患有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等)的人群,他们的免疫系统相对较弱,接种疫苗后产生的抗体水平可能较低,保护效果也不如健康成年人。例如,一位患有糖尿病的老年人接种流感疫苗后,由于其免疫系统功能受到糖尿病的影响,产生的抗体量可能较少,对流感病毒的抵抗力也相对较弱,仍然有感染流感的风险。

接种时间和方式

接种时间和方式也会影响疫苗的效果。流感疫苗的保护作用通常在接种后的2 - 4周开始显现,且保护期一般为6 - 8个月。如果接种时间过早或过晚,都可能在流感高发季节时,疫苗的保护效果已经减弱或尚未完全产生。此外,接种方式不当,如未按照正确的剂量和途径接种,也可能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例如,肌肉注射是流感疫苗的常见接种方式,如果注射部位不准确或剂量不足,就无法充分激发人体的免疫反应,降低疫苗的保护效力。

接种疫苗仍有重要意义

尽管接种流感疫苗不能保证百分百不得流感,但它仍然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即使接种疫苗后不幸感染了流感,其症状通常也会比未接种疫苗者轻,病程也会缩短。研究表明,接种流感疫苗可以降低流感相关的住院率和死亡率,特别是对于老年人、儿童、孕妇以及患有慢性疾病的高危人群来说,接种疫苗的意义更为重大。

例如,在流感季节,接种了流感疫苗的儿童感染流感后,发热、咳嗽等症状的持续时间可能会比未接种疫苗的儿童缩短1 - 2天,发生严重并发症如肺炎的几率也会降低。对于老年人来说,接种疫苗可以减少因流感引发的心血管事件(如心肌梗死、中风等)的风险,降低因流感导致的死亡风险。

打了流感疫苗并不意味着就不会得流感,但这并不影响它在预防流感中的重要地位。我们应该正确认识流感疫苗的作用和局限性,在流感季节来临前,及时接种流感疫苗,同时结合其他预防措施,如勤洗手、保持室内通风、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等,共同抵御流感病毒的侵袭,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王瑞朋 郑州市金水区总医院 检验科 主管技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