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小心“隐形的杀手”——房颤

2025-01-25 15:45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心律失常,它是指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丧失,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导致心房泵血功能恶化或丧失。因其可导致卒中或死亡等严重后果,且很多患者没有症状,因此被称为“隐形杀手”。本文将对房颤的定义、病因、症状、危害、诊断、治疗及预防进行全面科普,旨在提高公众对房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一、房颤的定义

房颤发生时,心房快速且不规律地跳动,导致心房丧失有效的机械收缩功能。正常情况下,心房收缩使血液进入心室,而房颤发生时,心房内的血液滞留,尤其是左心耳的“沟壑丛生”部位,容易形成血栓。这些不稳定的血栓一旦脱落,就可能随血液流动堵塞脑动脉,引发脑卒中(俗称“脑中风”)。

二、房颤的病因

房颤的病因复杂多样,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但临床分析与观察发现,房颤与一些疾病具有相关性。老年人、高血压、心脏病史、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肌病等都是房颤的高危因素。此外,吸烟、酗酒、肥胖、睡眠呼吸暂停等不良生活方式和内部因素也会增加房颤的风险。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房颤原因不明,可见于正常人,在情绪激动、外科手术、运动或大量饮酒时可能发生。

三、房颤的症状

房颤的症状因人而异,部分患者可能完全无症状。常见的症状包括心悸(感到心脏跳动不规则、漏跳或跳动过快)、胸闷、气短、头晕、乏力、胸痛等。有些患者甚至可能出现晕厥(突然晕倒,意识丧失)。然而,无症状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房颤,因为卒中和心力衰竭的风险仍然存在。

四、房颤的危害

房颤的危害极大,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其中,脑卒中是房颤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房颤患者的卒中率是普通人的5倍,且房颤所致脑卒中具有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及高复发率的特点。此外,房颤还会导致心脏扩大、心功能下降,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同时,房颤患者的心脏性猝死风险增加,总死亡率也显著提高。

五、房颤的诊断

诊断房颤主要依靠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查。由于阵发性房颤容易被漏诊,因此需要频繁进行心电图监测,尤其是老年患者和发生过不明原因脑中风的患者。对于疑似房颤的患者,还应进一步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心电监测,甚至通过植入性Holter或起搏器获得诊断。

六、房颤的治疗

房颤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是抗凝和抗心律失常药物,旨在减少血栓形成和控制心率。然而,药物治疗的有效率较低,且副作用多。因此,对于发作频繁的阵发性房颤、有症状的持续性房颤、药物治疗无效或不愿服药的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导管射频消融术和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导管射频消融术是通过消融导管释放射频能量,破坏导致房颤的异常心肌组织,从而恢复心脏的正常节律。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则是通过介入手段置入封堵器,将左心耳的开口封堵,避免血栓形成。这两种手术方法均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七、房颤的预防

预防房颤的关键在于改善生活方式和治疗相关疾病。戒烟限酒、健康饮食、适当运动、保持情绪稳定等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降低房颤的风险。同时,积极治疗高血压、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相关疾病,也有助于减少房颤的发生。

对于已经患有房颤的患者,应定期进行心电图监测,遵医嘱按时服药,避免病情恶化。对于高危患者,如栓塞风险高同时出血高危、口服抗凝药禁忌或效果不佳或不能耐受抗凝药物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左心耳封堵术以预防脑卒中。

结语

房颤作为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心律失常,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构成了严重威胁。通过本文的科普,我们希望能够提高公众对房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引导大家采取积极的生活方式和治疗措施,共同防范这一“隐形杀手”。房颤的防治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健康护航!

(孙亚秋 郑州市金水区总医院 功能检查区)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