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冠心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有数百万人因冠心病失去生命。冠心病全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虽然冠心病的发病机制复杂,但通过改善日常生活习惯,我们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冠心病的发病风险。
一、合理饮食,为心脏减负
饮食在冠心病的预防中起着基础性作用。高油、高盐、高糖的饮食习惯会导致血脂异常、血压升高和血糖波动,这些都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在日常饮食中,应减少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像动物内脏、油炸食品、奶油等,都含有大量饱和脂肪和胆固醇,应尽量少吃。建议用不饱和脂肪替代饱和脂肪,如橄榄油、鱼油等。多吃蔬菜、水果和全谷物,这些食物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降低胆固醇水平,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例如,苹果中富含果胶,能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燕麦含有丰富的β - 葡聚糖,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同时,要控制钠盐的摄入。过量的钠盐会使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负担。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年人每天的钠盐摄入量应不超过5克。在烹饪过程中,少用盐和酱油,避免食用腌制食品、加工肉类等高盐食物。此外,还要注意控制糖分的摄入,尤其是添加糖。过多的糖分摄入会导致肥胖和血糖升高,增加冠心病的发病风险。应尽量少吃糖果、饮料、糕点等高糖食品。
二、适量运动,增强心脏活力
运动是预防冠心病的有效手段之一。规律的运动可以增强心脏功能,提高心血管系统的耐力,降低血脂和血压,减轻体重,改善血糖代谢。
每周应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等。中等强度的运动可以使心率达到最大心率的60% - 70%。例如,对于一个50岁的人来说,最大心率约为170次/分钟,那么中等强度运动时的心率应保持在102 - 119次/分钟。也可以选择高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慢跑、有氧操等,但每周的运动时间应不少于75分钟。
除了有氧运动,还可以进行适量的力量训练,如举重、俯卧撑、仰卧起坐等。力量训练可以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有助于控制体重。但力量训练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疲劳和受伤。
运动时要注意安全,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和运动强度。在运动前要进行充分的热身活动,运动后要进行适当的放松和拉伸。如果有慢性疾病或身体不适,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运动。
三、戒烟限酒,呵护心脏健康
吸烟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烟草中的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血脂异常,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研究表明,吸烟者患冠心病的风险比不吸烟者高2 - 4倍。因此,戒烟是预防冠心病的关键措施。
对于已经吸烟的人,要尽快戒烟。可以采用逐渐减量、替代疗法等方法帮助戒烟,也可以寻求医生的帮助,使用戒烟药物。同时,要避免吸入二手烟,二手烟同样会对心血管系统造成损害。
适量饮酒对心血管健康可能有一定的益处,但过量饮酒则会增加冠心病的发病风险。酒精会导致血压升高、心律失常、心肌损伤等。男性每天饮酒的酒精量应不超过25克,女性应不超过15克。相当于男性每天饮用啤酒不超过750毫升,葡萄酒不超过250毫升,38度白酒不超过75毫升;女性每天饮用啤酒不超过450毫升,葡萄酒不超过150毫升,38度白酒不超过50毫升。
四、控制体重,减轻心脏负担
肥胖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肥胖会导致血脂异常、高血压、高血糖等代谢紊乱,增加心脏负担,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体重指数(BMI)是衡量肥胖程度的常用指标,计算公式为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正常的BMI范围在18.5 - 23.9之间。如果BMI超过24,就属于超重或肥胖,应积极控制体重。
控制体重的关键在于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入。同时,要坚持规律的运动,增加能量消耗。除了运动和饮食控制,还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减少精神压力等,这些都有助于控制体重。
五、管理压力,保持心脏轻松
长期的精神压力和不良情绪会影响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功能,增加冠心病的发病风险。当人处于紧张、焦虑、愤怒等情绪状态时,体内会分泌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激素,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血管收缩,长期如此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因此,要学会有效地管理压力和调节情绪。可以通过培养兴趣爱好、参加社交活动、进行心理咨询等方式来缓解压力。例如,阅读、绘画、音乐、旅游等都是很好的放松方式。此外,还可以学习一些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瑜伽等,帮助自己保持平静的心态。
六、定期体检,及时发现隐患
定期体检是早期发现冠心病危险因素和疾病的重要手段。对于40岁以上的人群,尤其是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吸烟等冠心病危险因素的人群,应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检,包括血压、血脂、血糖、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
通过体检,可以及时发现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的异常,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如调整生活方式、药物治疗等,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如果已经出现胸痛、胸闷、心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以便早期治疗。
冠心病的预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入手,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控制体重、管理压力和定期体检,这些措施都有助于降低冠心病的发病风险,让我们拥有一颗健康的心脏,享受美好的生活。
(王杕 郏县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