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肿瘤的综合治疗中,放化疗是重要的治疗手段,能够有效杀伤肿瘤细胞,控制病情发展。然而,放化疗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也会带来一系列不良反应,给患者的身体和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此时,中医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治疗方法,在放化疗期间为患者保驾护航,帮助患者减轻痛苦,增强机体抵抗力,提高放化疗的完成率和疗效。
放化疗的作用与不良反应
放化疗的治疗原理
放射治疗是利用高能射线,如X射线、γ射线等,精准地照射肿瘤部位,破坏肿瘤细胞的DNA结构,使其无法继续分裂和增殖,从而达到抑制和杀灭肿瘤细胞的目的。化学治疗则是通过使用化学药物,进入人体血液循环后,作用于全身各处的肿瘤细胞,干扰肿瘤细胞的代谢过程,阻止其生长和扩散。
放化疗引发的不良反应
放化疗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对身体的正常细胞和组织造成损害,引发多种不良反应。
1.消化系统反应:这是最为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患者常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或便秘等症状。放化疗药物刺激胃肠道黏膜,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严重的消化系统反应可能使患者无法正常进食,导致营养摄入不足,影响身体的恢复和后续治疗的进行。
2.骨髓抑制:放化疗会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导致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血细胞数量减少。白细胞减少使患者免疫力下降,容易受到各种病原体的感染;红细胞减少会引起贫血,导致患者出现乏力、头晕、气短等症状;血小板减少则增加了出血的风险,轻微的碰撞或损伤都可能导致出血不止。
3.皮肤和黏膜损伤:放射治疗区域的皮肤可能出现红肿、瘙痒、干燥、脱皮、溃烂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口腔、咽喉、食管等黏膜组织也容易受到放化疗的影响,出现口腔溃疡、咽喉疼痛、吞咽困难等问题,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还可能影响患者的进食和营养摄入。
4.神经毒性:部分化疗药物可能会损伤神经系统,导致患者出现手脚麻木、刺痛、感觉异常、记忆力减退等神经毒性症状。这些症状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还可能给患者带来心理负担。
5.其他不良反应:放化疗还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脱发、疲劳、心肺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进一步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和依从性。
中医在放化疗期间的作用机制
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疾病的发生发展与人体的整体状态密切相关。在放化疗期间,中医通过整体观念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包括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进行辨证论治。根据不同的辨证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气血盛衰和脏腑功能,以达到减轻放化疗不良反应、增强机体抵抗力的目的。
扶正培本
扶正培本是中医治疗肿瘤的重要原则之一,在放化疗期间尤为重要。放化疗会损伤人体的正气,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中医通过使用扶正培本的中药,如黄芪、人参、党参、白术、茯苓等,补充人体的气血、阴阳,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和自我修复能力。这些中药可以促进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增加血细胞数量,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和减少感染的发生;同时,还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增强体力,提高患者对放化疗的耐受性。
调理脏腑功能
放化疗会对人体的脏腑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尤其是脾胃、肝肾等脏腑。中医通过调理脏腑功能,恢复脾胃的运化功能,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为机体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滋养肝肾,保护肝脏和肾脏的功能,减轻放化疗药物对肝肾的毒性损害。例如,使用健脾和胃的中药,如陈皮、半夏、砂仁、神曲等,可以缓解放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消化系统症状;使用滋补肝肾的中药,如枸杞子、女贞子、墨旱莲、山茱萸等,可以改善放化疗导致的肝肾阴虚症状,如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等。
减轻毒副作用
中医的一些治疗方法和药物可以有效减轻放化疗的毒副作用。例如,中药中的清热解毒类药物,如金银花、连翘、板蓝根、苦参等,具有一定的抗辐射和减轻化疗药物毒性的作用,可以缓解放化疗引起的皮肤和黏膜损伤、炎症反应等;活血化瘀类药物,如丹参、川芎、桃仁、红花等,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减轻局部组织的充血和水肿,促进受损组织的修复,同时还可以降低血液黏稠度,预防血栓形成,减少放化疗相关的心血管并发症。
中医治疗方法在放化疗期间的应用
中药内服
中药内服是中医治疗放化疗不良反应的主要方法之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中医师会开具个体化的中药方剂。在放化疗初期,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此时中药方剂以降逆止呕、健脾和胃为主,如旋覆代赭汤、香砂六君子汤等。在放化疗中期,患者可能出现骨髓抑制,表现为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减少,中药方剂则以扶正培本、益气养血、补肾填精为主,如八珍汤、归脾汤、六味地黄丸等。在放化疗后期,患者可能出现身体虚弱、乏力、气短等症状,中药方剂以调理脏腑、滋养气血为主,帮助患者恢复体力,提高生活质量。
针灸治疗
针灸是中医传统的治疗方法,通过针刺或艾灸特定的穴位,调节人体的经络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在放化疗期间,针灸可以用于缓解多种不良反应。针刺内关、足三里、中脘等穴位,可以调节胃肠功能,减轻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消化系统症状;针刺血海、膈俞、三阴交等穴位,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血细胞生成,改善骨髓抑制;艾灸关元、气海、肾俞等穴位,可以温补肾阳,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患者的抵抗力。
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是将中药制成膏剂或散剂,贴敷在特定的穴位上,通过药物的透皮吸收和穴位的刺激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在放化疗期间,常用的穴位贴敷药物有吴茱萸、丁香、肉桂等,贴敷于神阙、足三里、涌泉等穴位,可以温中止呕、健脾止泻,缓解放化疗引起的胃肠道反应;使用黄芪、当归、人参等药物制成的穴位贴敷剂,贴敷于关元、气海等穴位,可以补气养血,改善患者的身体虚弱状态。
饮食调理
中医强调饮食调理在疾病治疗和康复中的重要作用。在放化疗期间,患者的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为原则。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以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保证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增强机体免疫力。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饮食的辨证调理。例如,对于脾胃虚弱的患者,可适当食用山药、薏米、芡实、红枣等健脾益胃的食物;对于阴虚内热的患者,可食用百合、银耳、雪梨、荸荠等滋阴清热的食物。
情志调节
肿瘤患者在放化疗期间往往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中医认为情志不畅会影响脏腑功能,加重病情。因此,中医注重情志调节,通过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其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和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还可以通过中医的情志疗法,如音乐疗法、书法绘画疗法、五行情志相生相克疗法等,调节患者的情绪,改善心理状态,促进身体的康复。
案例分享
患者李先生,58岁,确诊为肺癌,接受了放化疗治疗。在放化疗过程中,李先生出现了严重的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消化系统反应,体重明显下降,同时伴有乏力、头晕、白细胞减少等症状。由于无法耐受放化疗的不良反应,李先生一度想要放弃治疗。
在家人的劝说下,李先生寻求中医治疗。中医师对李先生进行了详细的辨证论治,认为他属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给予李先生健脾和胃、益气养血的中药方剂内服,并配合针灸治疗,针刺内关、足三里、中脘等穴位。同时,为李先生制定了个性化的饮食调理方案,建议他多吃山药、薏米、红枣等健脾益胃的食物。经过一段时间的中医治疗,李先生的恶心、呕吐等症状明显减轻,食欲逐渐恢复,体力也有所增强。白细胞数量逐渐回升,放化疗得以顺利完成。在后续的康复过程中,李先生继续坚持中医调理,身体状况逐渐好转,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中医在放化疗期间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运用中药内服、针灸、穴位贴敷、饮食调理、情志调节等多种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减轻放化疗的不良反应,增强机体抵抗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帮助患者顺利完成放化疗治疗。在肿瘤的综合治疗中,中西医结合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治疗模式,为肿瘤患者带来了更多的希望和福音。患者在放化疗期间,应积极与中医师沟通,充分发挥中医的优势,实现更好的治疗效果。
(王新新 河南省中医院 肿瘤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