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数字化时代,手机成了我们生活中如影随形的“伙伴”,吃饭刷、走路刷、睡前刷,机不离手似乎已经成了常态。但你知道吗?有一种麻烦可能正随着这过度的手机依赖悄然降临,那就是腕管综合征。当它发作时,手指麻、手腕疼,那种不适感可真是让人苦不堪言。别慌,今天就来给大家好好唠唠,腕管综合征犯了的情况下,究竟怎样玩手机才能不伤手。
一、腕管综合征是啥“妖魔鬼怪”
腕管,简单来说,就像是手腕里的一条“地下通道”,里面穿梭着正中神经以及九条肌腱,它们分工明确,掌管着手指的各种灵活运动以及感觉传递。而腕管综合征,就是这条“通道”出了问题,比如说因为过度使用手腕,反复做屈伸动作,使得腕管内压力升高,正中神经受到压迫,进而引发一系列症状。最常见的就是大拇指、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一半,会出现麻木、刺痛感,就好像有无数根小针在扎,尤其是夜间,麻痛加剧,严重的甚至会影响手部力量,握东西都没力气。
二、玩手机为啥会诱发腕管综合征
手机虽小,危害可不小。长时间低头玩手机,手腕一直处于不自然的弯曲状态,这就如同给腕管内的神经和肌腱持续“上刑”。手指在屏幕上不停滑动、点击,腕部肌肉频繁收缩,原本宽敞有序的腕管“通道”变得拥挤不堪,正中神经被挤得苦不堪言,血液循环也受阻,时间一长,腕管综合征就容易冒头了。而且,很多人玩手机一玩就是几个小时,中间都不带停歇的,这无疑是在给手腕“埋雷”。
三、正确姿势是关键
(一)手机高度要适宜
当你拿起手机时,千万别再耷拉着脑袋、低着手腕玩手机啦。要把手机抬高到眼睛平视的位置,让目光自然下垂就能看到屏幕。这时候,你的上臂基本与地面平行,手肘微微弯曲,大约呈90度到110度,手腕保持自然伸直状态,不要弯曲或过度伸展。想象一下,你的手臂和手腕就像在轻松地“站岗”,没有丝毫的紧绷与扭曲,这样能最大程度减轻腕部压力,让腕管内的神经和肌腱得以“喘口气”。
(二)适时变换手势
别老是用同一种手势握着手机,长时间维持固定姿势,腕部肌肉很容易疲劳。可以一会儿双手捧着手机,一会儿单手握住手机底部,过一会儿又换用手指轻轻夹住手机两侧,交替使用不同的抓握方式,就像给手腕做“花样操”,让各处肌肉轮流“值班”,避免某一处过度劳累。而且,在操作手机时,尽量用指腹去触碰屏幕,减少指尖用力,降低手腕的负荷。
四、控制玩手机时长
这一点至关重要!就算姿势再正确,长时间玩手机那也是不行的。给自己定个闹钟,每玩20-30分钟,就放下手机,活动活动手腕、手指,伸展一下手臂,眺望一下远处,给眼睛和身体来个短暂的“休假”。可以简单地转转手腕,顺时针、逆时针各转几圈,再握拳、松开,重复个10-15次,促进手部血液循环。也可以站起身,甩甩手臂,扭扭腰,放松全身肌肉,让身体从长时间的固定状态中解脱出来,为下一轮的“手机时光”蓄能。
五、巧用辅助工具
市面上有不少专为“手机控”设计的神器,能帮我们减轻手腕负担。比如手机支架,无论是放在桌上的立式支架,还是可以夹在床头、沙发扶手的夹子式支架,都能帮你把手机稳稳固定住,让你不用一直用手举着、握着手机,解放双手的同时,也让手腕处于自然放松状态。还有那种带有手腕支撑垫的鼠标垫,玩手机时垫在手腕下方,柔软的材质能有效缓冲手腕压力,仿佛给手腕铺上了一层“软床垫”,就算玩得时间久一点,手腕也不容易酸痛。
六、加强手部锻炼
别以为玩手机就只是手指点点屏幕,其实日常加强手部锻炼,能大大增强手腕的“抗压”能力。闲暇时,做做握拳伸展运动,缓慢握拳,再慢慢松开,感受手部肌肉的收缩与舒张,一组15-20次,每天做个3-4组。还有手指操,将手指尽量伸直,然后依次弯曲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再反过来依次伸直,循环往复,如同手指在跳舞,既能锻炼手指灵活性,又能缓解腕部紧张。另外,用握力器锻炼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没事就捏一捏,循序渐进地增强手部肌肉力量,让手腕在玩手机时更“有底气”。
七、营造舒适环境
玩手机的时候,周边环境也很重要。光线不能太暗,昏暗环境下,眼睛为了看清屏幕会不自觉地凑近手机,身体也跟着蜷缩、扭曲,手腕压力骤增。所以,要保证充足、柔和的光线,让眼睛舒适地看清手机内容,身体自然放松。温度也要适宜,过冷或过热都会影响手部血液循环,要是冬天,不妨准备个暖手宝,玩一会儿手机就暖暖手,让手部血管保持通畅,避免因血液循环不畅加重腕管综合征的症状。
腕管综合征犯了确实恼人,但只要我们从这些日常小细节入手,调整玩手机的姿势、控制时长、巧用工具、加强锻炼,再营造一个舒适的环境,就能在享受手机带来便捷与乐趣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我们的双手,让腕管综合征不再轻易“找茬”。下次再拿起手机,可别忘了这些“保命”小妙招哦!
(张春旺 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创伤骨科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