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或许都曾注意到一些人腿部皮肤上布满了弯弯曲曲、形如“小蚯蚓”般的蓝色或紫色线条,这便是静脉曲张的直观表现。静脉曲张,作为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不仅影响着患者的外观美观,更潜藏着一系列健康风险。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静脉曲张的成因、症状、危害以及预防和治疗策略,以期提高公众对这一疾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一、静脉曲张的成因
静脉曲张主要发生在下肢,尤其是小腿部位,这是由于人体站立或行走时,下肢静脉需要承受较大的压力,帮助血液回流至心脏。静脉内存在一种名为静脉瓣的结构,它的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然而,当静脉瓣功能受损或静脉壁弹性减弱时,血液便可能在静脉内滞留,导致静脉压力升高,最终形成静脉曲张。
静脉曲张的成因复杂多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遗传因素:静脉曲张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遗传因素在发病中占据重要地位。
年龄与性别:随着年龄增长,静脉壁和静脉瓣的功能逐渐退化,女性因激素变化(如孕期、经期)更易发生静脉曲张。
职业与生活习惯:长时间站立、久坐不动、缺乏运动等职业和生活习惯均可增加静脉曲张的风险。
肥胖与妊娠:肥胖会增加下肢静脉负担,妊娠期间由于激素水平变化和子宫增大压迫下腔静脉,静脉曲张的发生率显著增加。
二、静脉曲张的症状与危害
静脉曲张的症状多样,从轻微的不适到严重的并发症不等,主要包括:
腿部沉重感:患者常感到腿部沉重、乏力,活动后加重。
疼痛与肿胀:静脉曲张部位可能出现疼痛、肿胀,尤其在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后。
皮肤变化:随着病情发展,静脉曲张部位皮肤可能出现色素沉着、瘙痒、湿疹样改变,甚至形成溃疡。
静脉炎:静脉曲张部位可能继发静脉炎,表现为红肿、疼痛、发热等症状。
深静脉血栓:静脉曲张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之一,一旦血栓脱落,可能引发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三、静脉曲张的预防与治疗
预防策略:
改善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不动,定期变换体位,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适度运动: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骑自行车等,有助于增强下肢肌肉力量,促进静脉回流。
控制体重:保持体重在健康范围内,减轻下肢静脉负担。
穿着弹力袜:对于易发静脉曲张的人群,穿着医用弹力袜可有效预防静脉曲张的发生。
治疗策略:
保守治疗:对于轻度静脉曲张,可采用保守治疗,如改变生活习惯、穿着弹力袜、药物治疗等。
手术治疗:对于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或存在并发症风险的静脉曲张,可采用手术治疗,如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及剥脱术、静脉曲张激光闭合术等。
介入治疗: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介入治疗如硬化剂注射、射频消融等已成为静脉曲张治疗的新选择,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四、结论
静脉曲张虽看似只是影响美观的“小蚯蚓”,实则潜藏着严重的健康风险。通过了解静脉曲张的成因、症状与危害,我们可以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降低发病风险。对于已经确诊的静脉曲张患者,应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避免病情恶化,保护下肢血管健康。同时,公众应提高对静脉曲张的认识,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及时就医,确保早诊断、早治疗,享受健康、美好的生活。
(王贵 濮阳市人民医院 血管外科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