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高血压已成为一种极为常见的慢性疾病,它悄无声息地影响着众多人的健康,就像一颗隐藏在身体里的“定时炸弹”,若不加以控制,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脏病、脑卒中和肾脏疾病等。了解高血压“偏爱”哪些人,以及如何预防,对我们每个人都至关重要。作为高血压科的主治医师,接下来就为大家详细介绍高血压的高危人群以及预防攻略。
高血压“青睐”的高危人群
1.遗传因素影响的人群:高血压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如果你的父母、祖父母等直系亲属中有高血压患者,那么你患高血压的风险就会比普通人高很多。这是因为基因在高血压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携带某些与高血压相关的基因突变,会使得身体对血压的调节功能更容易出现异常。例如,家族中多位长辈都患有高血压,其后代遗传到相关致病基因的概率就较大,在相同的生活环境和习惯下,这类人群就更容易患上高血压。所以,有高血压家族遗传史的人一定要格外关注自己的血压情况。
2.年龄增长的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血管会逐渐发生变化。血管壁会变得越来越僵硬,弹性下降,就像用久了的橡胶管,变得硬邦邦的。这种变化会导致血管对血液流动的阻力增加,心脏为了把血液泵出去,就需要更大的压力,从而使得血压升高。一般来说,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身体机能开始衰退,血管老化问题逐渐显现,患高血压的风险也随之上升。据统计,65岁以上人群中,高血压的患病率超过半数。所以,中老年人要定期测量血压,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3.不良饮食习惯者
高盐饮食人群: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吃太多盐会让身体里的钠离子增多。这些钠离子会吸引水分,就像海绵吸水一样,导致血容量增加。血管里的血液变多了,对血管壁的压力也就增大了,血压自然容易升高。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年人每天的食盐摄入量应不超过5克,但很多人的饮食中远远超出了这个标准,像一些腌制食品、加工肉类以及口味较重的菜肴中都含有大量的盐分。长期高盐饮食,会让血压在不知不觉中升高。
过量饮酒人群:酒精对血管和心脏都有不良影响。长期大量饮酒,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使得血管失去弹性,变得脆弱。同时,酒精还会刺激心脏,让心脏跳动加快,增加心脏的负担。为了满足身体的血液供应,血压就会升高。而且,酒精还会干扰身体内的激素平衡,进一步影响血压的调节。研究表明,每天饮酒量超过两个标准饮酒单位(一个标准饮酒单位相当于14克纯酒精)的人,患高血压的风险明显增加。
4.长期精神紧张者: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很多人长期处于精神紧张、压力过大的状态。当我们精神高度紧张时,身体会分泌一些激素,比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这些激素会让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血压也就跟着升高了。如果这种精神紧张的状态长期得不到缓解,血压就会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久而久之,就容易发展成高血压。像一些从事高强度工作的职场人士、长期面临升学压力的学生等,都是高血压的潜在高危人群。
5.超重和肥胖人群: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肥胖的人身体里脂肪堆积过多,这会导致身体代谢负担加重。脂肪组织会分泌一些物质,影响血管的正常功能,使血管变得狭窄,增加血流阻力。同时,肥胖还常常伴随着胰岛素抵抗,这会进一步影响血压的调节。一般来说,体重指数(BMI=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超过24的超重人群,以及BMI超过28的肥胖人群,患高血压的风险是正常体重人群的数倍。
6.缺乏运动人群:生命在于运动,适当的运动对维持血压稳定至关重要。缺乏运动的人,身体的新陈代谢会变慢,脂肪容易堆积,导致体重增加。同时,运动不足会使得心脏功能得不到有效锻炼,血管的弹性也会逐渐下降。经常运动可以增强心脏功能,让心脏更有力地泵血,同时还能扩张血管,降低血流阻力,有助于维持正常的血压水平。那些长期久坐不动,每天运动时间不足30分钟的人,患高血压的可能性相对较高。
7.吸烟人群:香烟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如尼古丁、焦油等。尼古丁进入人体后,会刺激血管收缩,使血管内径变小,血压升高。同时,吸烟还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使得血管壁变得狭窄和僵硬,进一步加重血压升高的风险。长期吸烟的人,患高血压的概率比不吸烟的人要高很多,而且吸烟还会与其他危险因素协同作用,进一步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高血压的预防攻略
1.合理饮食
控制盐摄入:减少食盐的使用,炒菜时可以尝试使用定量盐勺,逐渐养成清淡口味的饮食习惯。同时,要注意减少加工食品和腌制食品的摄入,像咸菜、腊肉、咸鱼等,这些食物往往含有大量的隐形盐。可以多选择新鲜的食材,自己烹饪健康的菜肴。此外,还可以用醋、柠檬汁、香料等调味料来增添食物的风味,减少对盐的依赖。
均衡膳食:保证饮食中营养均衡,多吃富含钾的食物,如香蕉、土豆、菠菜等。钾离子有助于促进钠离子的排出,从而减轻钠水潴留对血压的影响。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它们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对维持身体健康有益。选择全谷物食品,如全麦面包、糙米等,代替部分精细米面,有助于控制血糖和体重,间接对血压控制产生积极影响。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豆类等,但要避免过量摄入高脂肪的肉类,减少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
2.适量运动: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骑自行车、太极拳等有氧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者75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中等强度运动指的是运动时心跳加快、呼吸加深,但仍能与人正常交流的运动强度;高强度运动则会让心跳和呼吸明显加快,说话断断续续。运动要循序渐进,刚开始时可以适当减少运动时间和强度,然后逐渐增加。比如,原本不运动的人可以从每天散步10-15分钟开始,每周增加5-10分钟,直到达到推荐的运动时间。同时,运动要长期坚持,不能半途而废,这样才能有效降低患高血压的风险。
3.戒烟限酒:对于吸烟者来说,戒烟是预防高血压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戒烟虽然有一定难度,但可以寻求医生的帮助,采用一些辅助戒烟的方法,如使用戒烟贴、戒烟口香糖等,同时配合自身的意志力,逐步摆脱对香烟的依赖。对于饮酒者,要限制饮酒量,男性每天饮酒的酒精含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换算成常见的酒类,大约是男性每天啤酒不超过750毫升,葡萄酒不超过250毫升,38度白酒不超过75克;女性相应减半。尽量避免空腹饮酒,饮酒时搭配一些食物,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酒精对身体的伤害。
4.心理调节:学会应对生活中的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来缓解精神紧张,如冥想、深呼吸、瑜伽、听音乐、旅游等。当感到压力过大时,尝试找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闭上眼睛,进行几次深呼吸,慢慢地吸气,让空气充满腹部,然后缓缓呼气,每次呼吸尽量保持均匀、缓慢、深沉,持续做几分钟,能有效放松身心。培养兴趣爱好,让自己在忙碌的生活中有放松和享受的时刻,例如学习绘画、书法,参加一些社交活动等,丰富生活的同时,也有助于减轻心理压力,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5.定期体检:定期测量血压是早期发现高血压的关键。对于高危人群,建议每3-6个月测量一次血压;一般成年人每年至少测量一次血压。测量血压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血压计,并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可以使用经过校准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测量前休息5-10分钟,保持安静,不吸烟、不喝咖啡或浓茶,测量时手臂要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如果发现血压异常,应及时到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以便尽早采取措施控制血压。
了解高血压“偏爱”的高危人群,并掌握有效的预防攻略,我们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患高血压的风险。每个人都应该关注自己的健康,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远离高血压的威胁,拥抱健康美好的生活。
(张培 郑州市中心医院 高血压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