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引言
免疫学检验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中意义重大,但其检验结果可能出现误差,进而引发误诊,影响患者的正确诊疗。深入剖析误差产生原因并探寻有效避免误诊的策略,对提升免疫学检验质量与临床诊疗水平极为关键。
二 检验结果误差的可能原因
1.样本采集环节
①.采血时间不当:自身抗体、免疫球蛋白等免疫指标在体内的水平可能随时间波动。例如,某些自身抗体在疾病活动期清晨时含量较高,若错过合适采血时间,可能导致检测结果低于实际水平,造成假阴性。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若在疾病缓解期随意时间采血检测抗双链 DNA 抗体,可能因抗体水平降低而漏诊疾病活动迹象。
②.样本采集量不足或过多:样本量不足会使检测物质浓度相对异常,影响检测准确性。而样本量过多,可能稀释检测体系,同样干扰结果。如在检测补体成分时,样本量过少导致补体含量检测值偏低,易误判补体系统状态;样本量过多则可能使补体检测结果假性降低,干扰对疾病病情活动的判断。
③.样本污染:采集过程中若无菌操作不规范,微生物污染样本,微生物的抗原成分可能干扰免疫检测,导致结果误差。例如在采集抗核抗体检测样本时,若被细菌污染,细菌细胞壁等成分可能与检测抗体发生交叉反应,使 ANA 检测出现假阳性结果,误导疾病诊断方向。
2.检测方法与仪器因素
①检测方法局限性:不同免疫学检测方法各有优缺点。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虽广泛应用,但存在一定交叉反应问题。在检测类风湿因子(RF)时,由于 RF 与其他免疫球蛋白结构有相似性,ELISA 方法可能将部分非特异性免疫球蛋白识别为 RF,导致假阳性结果,影响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准确性。
②仪器故障与校准不当:免疫检测仪器若长期使用未校准,其检测精度会下降。以流式细胞仪检测 T 细胞亚群为例,若仪器的激光校准出现偏差,会使检测到的细胞荧光强度不准确,导致 CD4+T 细胞、CD8+T 细胞等亚群比例计算错误,无法真实反映机体细胞免疫状态,误导临床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情的判断。
3.患者自身因素
①药物干扰:部分患者服用的药物可能影响免疫指标检测结果。如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药物会抑制免疫系统活性,使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等检测水平降低。若医生不了解患者用药情况,单纯依据检验结果,可能低估疾病活动程度,影响后续治疗方案调整。
②特殊生理状态:妊娠、应激等特殊生理状态下,机体免疫系统会发生变化。妊娠期女性体内免疫球蛋白水平会有所改变,若此时进行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免疫指标检测,可能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如将妊娠期女性因生理变化导致的 ANA 弱阳性误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会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和过度治疗。
三 避免误诊的策略
1.规范样本采集流程
①明确采血时间: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免疫指标检测,制定标准化采血时间。如针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指标检测,尽量安排在清晨空腹且病情相对稳定的时段采血,以保证检测结果能准确反映疾病状态。同时,详细记录患者采血时间,方便医生解读结果时参考。
②严格控制样本量:加强采血人员培训,熟练掌握各类免疫检测项目所需样本量。采用标准化采血器材,确保采集样本量准确。在样本采集后,及时核对样本量是否符合要求,对于不符合的样本及时重新采集,避免因样本量问题影响检测结果。
③强化无菌操作:定期对采血人员进行无菌操作培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在样本采集前,仔细检查采血器材是否无菌,采血部位严格消毒。对于采集后的样本,妥善保存与运输,防止二次污染,确保样本质量,为准确检测提供可靠基础。
2.优化检测方法与仪器管理
①合理选择检测方法:临床医生与检验人员密切沟通,根据患者病情、检测目的及不同检测方法特点,选择最合适的检测方法。如对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检测,针对怀疑显微镜下多血管炎患者,优先选用特异性更高的间接免疫荧光法联合抗原特异性 ELISA 法,提高检测准确性,减少漏诊与误诊。
②定期维护与校准仪器:建立完善的免疫检测仪器维护与校准制度。定期对仪器进行清洁、保养,及时更换老化部件。按照仪器操作规程,定期进行校准操作,使用标准品对仪器进行性能验证。在每次检测前,进行仪器状态检查,确保仪器处于最佳工作状态,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3.全面评估患者情况
①详细询问用药史:临床医生在开具免疫学检验申请单前,详细询问患者用药情况,包括药物种类、剂量、用药时间等。对于正在服用可能影响免疫指标药物的患者,在解读检验结果时充分考虑药物干扰因素,必要时调整检测时间或结合其他临床指标综合判断,避免误诊。
②关注特殊生理状态:对于处于特殊生理状态的患者,如妊娠期女性、应激状态者,检验人员在接收样本时做好记录,并与临床医生沟通。临床医生在分析检验结果时,结合患者特殊生理状态进行判断。对于疑似自身免疫性疾病但处于特殊生理状态的患者,必要时在生理状态恢复后重新检测,以获取准确诊断结果。
四 结语
免疫学检验结果误差受多种因素影响,通过规范样本采集、优化检测方法与仪器管理以及全面评估患者情况等措施,能够有效减少误差,降低误诊风险。这不仅有助于提高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准确性,还能为患者的精准治疗和良好预后奠定坚实基础,提升整体医疗服务质量。
(严鸣光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 医学检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