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性骨折是中老年人常见的健康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中医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上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通过辨证论治,能够帮助患者减轻痛苦,促进骨折愈合,提高康复效果。
中医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认识
在中医理论中,骨质疏松性骨折多属于“骨痿”“骨痹”的范畴。肾主骨生髓,肾精亏虚是骨质疏松发生的根本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肾精逐渐亏虚,骨髓生化无源,骨骼失去滋养,变得脆弱易折。此外,气血不足、经络瘀阻等因素也与骨折的发生和愈合密切相关。气血不足则筋骨失养,骨折后愈合缓慢;经络瘀阻会导致局部气血运行不畅,疼痛肿胀加剧,影响肢体功能恢复。
辨证分型与论治实例
肝肾阴虚型
•病例:患者张女士,65岁,绝经后多年。不慎摔倒后导致腰椎压缩性骨折,腰部疼痛剧烈,伴有腰膝酸软、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口干咽燥等症状,舌红少苔,脉细数。
•辨证分析:绝经后肝肾阴虚,肾阴亏虚不能滋养骨骼,肝阴不足则筋脉失养。阴虚生内热,故见五心烦热、口干咽燥等症状。
•治法:滋补肝肾,强筋壮骨。
•方剂:选用六味地黄丸合左归丸加减。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龟板胶等药物滋养肝肾之阴,补精益髓。同时,可加用续断、桑寄生等强筋健骨之品,促进骨折愈合。
•康复治疗: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腰部的康复锻炼,如五点支撑法、小飞燕等动作,以增强腰部肌肉力量,但需注意锻炼强度和幅度,避免加重骨折损伤。同时,可采用针灸治疗,选取肾俞、肝俞、委中、阳陵泉等穴位,针刺补法,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缓解疼痛。
肾阳亏虚型
•病例:李先生,70岁,平素畏寒怕冷,四肢不温。因滑倒致股骨颈骨折,骨折后疼痛肿胀,下肢痿软无力,精神萎靡,面色苍白,小便频数,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辨证分析:年老肾阳亏虚,阳气不能温煦骨骼,故下肢痿软无力,骨折后愈合困难。阳虚则寒,表现为畏寒怕冷、四肢不温等症状。
•治法:温补肾阳,填精益髓。
•方剂:金匮肾气丸合右归丸加减。附子、肉桂、鹿角胶、杜仲、菟丝子、熟地黄、山药、山茱萸等药物温补肾阳,鼓舞肾气,促进骨骼生长修复。
•康复治疗:对于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早期需卧床休息,可在床上进行下肢肌肉的等长收缩练习,预防肌肉萎缩和血栓形成。待骨折初步愈合后,逐渐进行髋关节的屈伸、外展等功能锻炼。中药熏蒸也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选用艾叶、肉桂、川乌、草乌等温热药物,通过熏蒸患肢,温通经络,散寒止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骨折愈合和关节功能恢复。
气血亏虚型
•病例:王奶奶,68岁,长期素食,身体虚弱。一次轻微外力作用下发生桡骨远端骨折,骨折后局部肿胀疼痛不明显,但愈合缓慢,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头晕目眩,心悸失眠,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辨证分析:饮食不节导致气血生化无源,气血亏虚不能濡养筋骨,骨折后缺乏足够的营养物质支持愈合,故愈合缓慢,同时伴有全身气血不足的表现。
•治法:益气养血,健脾补肾。
•方剂:八珍汤合归脾汤加减。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黄芪、酸枣仁、远志等药物健脾益气,养血安神,促进气血生成,以养筋骨。并可加用骨碎补、补骨脂等补肾壮骨药物,增强疗效。
•康复治疗:在骨折固定期间,进行手指的屈伸活动和上肢肌肉的舒缩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肿胀。拆除固定后,逐渐增加腕关节的活动范围和力量训练。可配合按摩治疗,沿手三阴经、手三阳经的循行路线进行按摩,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改善上肢功能。
气滞血瘀型
•病例:赵先生,55岁,因车祸致胫腓骨骨折,骨折处疼痛剧烈,肿胀明显,皮肤青紫,局部压痛明显,舌紫暗,有瘀斑,脉弦涩。
•辨证分析:外伤导致骨折,气血瘀滞于局部,不通则痛,故疼痛肿胀剧烈,瘀血阻滞经络则出现皮肤青紫等症状。
•治法: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方剂:身痛逐瘀汤加减。秦艽、川芎、桃仁、红花、甘草、没药、羌活、五灵脂、当归、香附、牛膝、地龙等药物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促进瘀血消散,减轻肿胀疼痛,为骨折愈合创造良好条件。
•康复治疗:早期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在疼痛缓解后,即可开始进行足趾、踝关节的主动活动,预防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骨折中后期,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逐渐增加负重行走练习,同时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选用活血化瘀的中药如乳香、没药、三棱、莪术等制成药垫,通过离子导入仪将药物离子导入骨折部位,增强活血化瘀的作用,促进骨折愈合。
中医康复护理与预防
在中医辨证论治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过程中,康复护理也至关重要。饮食上,根据辨证结果合理调整饮食结构,肝肾阴虚者可适当多食用枸杞、黑芝麻、百合等滋阴食物;肾阳亏虚者宜食羊肉、核桃、韭菜等温补肾阳之品;气血亏虚者应增加营养,多摄入瘦肉、红枣、桂圆等食物。同时,要注意保持居住环境的温暖干燥,避免受寒湿之邪侵袭,根据病情和身体状况,适当进行户外活动,晒太阳,促进钙的吸收,但要防止摔倒再次受伤。
中医辨证论治骨质疏松性骨折通过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从整体出发,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气血盛衰和脏腑功能,结合康复锻炼和护理措施,能够有效促进骨折愈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应充分发挥中医的优势,为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同时加强对骨质疏松症的早期预防和筛查,减少骨折的发生风险。
(赵树华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郑州市中心医院) 骨科康复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