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心脏搭桥手术,取哪里的血管?能用多久?

2025-01-14 09:33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心脏搭桥手术,也称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一种用于治疗严重冠状动脉疾病的外科手术。当心脏的冠状动脉因动脉粥样硬化而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供血不足时,心脏搭桥手术通过建立新的血流通道,绕过病变的血管段,恢复心肌的血液供应。这一手术过程中,医生会使用自体血管或人工血管作为“桥梁”,连接狭窄或阻塞部位的上下游血管,从而改善心肌的血流灌注。

取哪里的血管作为移植材料?

心脏搭桥手术中最常用的自体血管来源主要有三个:内乳动脉(Internal Mammary Artery, IMA)、桡动脉(Radial Artery, RA)和大隐静脉(Saphenous Vein, SV)。

内乳动脉:这是最常用的血管之一,特别是左侧内乳动脉。内乳动脉口径适中,弹性好,长期通畅率高,能够为心肌提供稳定的血流。使用内乳动脉进行搭桥的患者,术后心脏事件的发生率通常较低。

桡动脉:桡动脉位于前臂,其直径略小于内乳动脉,但同样具有良好的弹性和通畅性。使用桡动脉作为搭桥材料可以减少腿部创伤,尤其适合那些因大隐静脉条件不佳而无法使用的情况。然而,桡动脉的获取可能增加前臂的功能障碍风险,尽管这种情况较为罕见。

大隐静脉:大隐静脉位于下肢内侧,是过去心脏搭桥手术中最常用的血管。虽然大隐静脉易于获取,但其长期通畅率低于内乳动脉和桡动脉。大隐静脉移植后的狭窄或闭塞风险较高,可能与血管壁本身的病理变化(如静脉壁薄弱、弹性差)有关。尽管如此,在缺乏其他合适血管来源的情况下,大隐静脉仍然是有效的搭桥材料。

移植的血管能用多久?

移植血管的通畅率和使用寿命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血管来源:如前所述,内乳动脉和桡动脉的通畅率通常高于大隐静脉。

患者因素:如年龄、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疾病,以及吸烟、肥胖等不良生活习惯,都可能影响移植血管的通畅率。这些因素会加速血管内膜的增生和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

手术技术:精细的手术操作、适当的血管吻合技术以及术后管理,都能提高移植血管的通畅率。

药物治疗:术后合理使用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等,有助于减少血栓形成和血管内膜增生,延长移植血管的使用寿命。

术后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对维护移植血管的通畅至关重要。

尽管存在个体差异,但多数研究显示,心脏搭桥手术后移植血管的通畅率随时间逐渐下降。内乳动脉移植的10年通畅率可达80%以上,而大隐静脉的10年通畅率可能仅为50%左右。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移植血管一旦闭塞,患者就会立即面临生命危险。心脏具有强大的代偿能力,即使部分搭桥血管闭塞,其他健康血管也可能通过侧支循环为心肌提供足够的血液供应。此外,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如药物涂层支架、血管内超声等技术的应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移植血管的通畅率和使用寿命。

总之,心脏搭桥手术中使用自体血管作为移植材料,具有生物相容性好、排斥反应低等优点。然而,移植血管的使用寿命受多种因素影响,需要患者、医生和医疗团队的共同努力来维护。通过合理的手术规划、精细的操作技术、科学的药物治疗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延长移植血管的使用寿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高建朝 南阳市中心医院 心脏大血管外科 副主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