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术中低体温的预防措施知多少

2023-03-29 10:40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术中低体温,即在手术过程中患者体温下降至低于正常生理范围的现象,是外科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低体温不仅影响患者的生理机能,增加手术风险,还可能延缓术后恢复,甚至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因此,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术中低体温对于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手术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全面解析术中低体温的预防措施,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一、术中低体温的危害

术中低体温可导致多种不良后果,包括但不限于:

生理机能紊乱:低体温影响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及代谢功能,可能导致心律失常、低血压、意识障碍等。

凝血功能异常:体温下降导致血小板功能受损,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增加出血风险。

药物代谢减慢:麻醉药物和其他药物的代谢速度减慢,可能延长麻醉作用时间,增加药物副作用。

感染风险增加:低体温降低机体免疫力,增加术后感染的风险。

术后恢复延迟:低体温影响组织修复和伤口愈合,延长住院时间。

二、术中低体温的预防措施

针对术中低体温的危害,应采取综合预防措施,确保患者体温维持在正常范围。

环境温度控制:

手术室内温度应维持在适宜范围,一般建议在22-24°C。

使用加热设备,如加热毯、加热垫等,维持患者体温。

体液管理:

输入的液体和血液应预热至接近体温,避免使用冷液体。

使用保温输液装置,如输液加温器,维持液体温度。

皮肤保温:

使用无菌手术单覆盖非手术区域,减少体热散失。

对暴露的手术部位使用保温材料,如保温毯、保温膜等。

体温监测:

术中持续监测患者体温,及时发现并处理低体温情况。

使用体温探头,如直肠、食道或腋下探头,确保准确监测体温。

减少体表暴露:

在手术过程中,尽量减少患者体表的暴露时间,特别是在寒冷环境下。

使用手术衣或保温毯覆盖患者,保持体温稳定。

麻醉管理:

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和药物,避免过度抑制体温调节中枢。

术中调整麻醉深度,减少因麻醉导致的体温下降。

手术室人员培训:

定期对手术室人员进行低体温预防知识的培训,提高其对低体温危害的认识。

强化术中体温监测和保温措施的执行力度。

特殊患者群体的关注:

对于老年人、儿童、消瘦患者等体温调节能力较差的群体,应给予特别的关注和保温措施。

术前评估患者体温调节能力,制定个性化的保温方案。

三、术后体温管理

术后体温管理同样重要,应采取以下措施维持患者体温稳定:

持续体温监测:术后继续监测患者体温,直至体温稳定。

保温措施:使用保温毯、加热垫等设备维持患者体温。

环境控制:保持病房温度适宜,避免冷风直吹患者。

营养支持:提供足够的热量和营养支持,促进患者体温恢复和伤口愈合。

四、总结与建议

术中低体温的预防需要手术室团队、麻醉师、外科医生等多方面的协作。通过环境温度控制、体液管理、皮肤保温、体温监测、减少体表暴露、麻醉管理、人员培训以及关注特殊患者群体等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降低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同时,术后体温管理同样重要,应持续关注患者体温变化,采取必要的保温措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医疗机构应定期对术中低体温预防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和改进,确保措施的有效性和患者安全。此外,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术中低体温危害的认识和预防措施的执行能力,也是预防术中低体温的关键。通过这些综合措施的实施,可以进一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患者的满意度。

(王寅起 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 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 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