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医学领域,疼痛已不再仅仅被视为一种症状,而是被当作需要专业干预的疾病。疼痛科应运而生,其核心治疗手段 —— 微创介入治疗,以精准、高效、创伤小的特点,成为众多疼痛患者的 “救星”。这些技术犹如一把把 “魔法钥匙”,打开了缓解疼痛、重塑生活质量的大门。
射频消融技术是疼痛科微创介入治疗中的 “尖兵”。它特别适用于因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导致腰腿痛、神经卡压引发顽固性疼痛,以及各类神经源性疼痛的患者。对于那些长期被三叉神经痛折磨,甚至连简单的洗脸、说话都如受刑般痛苦的患者,射频消融技术带来了曙光。医生在影像设备的 “导航” 下,将射频针准确穿刺到病变部位,通过调整电流产生的温度和作用时间,使病变组织变性、凝固,阻断疼痛信号的传导。值得一提的是,术后患者需卧床休息 6 - 8 小时,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肿胀,同时要注意肢体的感觉和运动情况。随着恢复,患者逐渐能感受到疼痛明显缓解,生活也能逐步回归正常。这种技术就像给疼痛的 “导火索” 来了一次精准爆破,既消除了疼痛根源,又尽可能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
臭氧注射技术堪称绿色环保的 “疼痛克星”。它凭借臭氧强氧化性、抗炎和镇痛等多重功效,广泛应用于关节炎、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等疾病的治疗。以膝骨关节炎患者为例,患病关节常出现肿胀、疼痛、活动受限,严重影响日常行走。通过将适量臭氧注射到关节腔,臭氧能够减轻关节滑膜的炎症反应,促进关节内的代谢废物排出,还能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而且,臭氧在人体内会逐渐分解为氧气,不会残留有害物质,安全性高,副作用小,特别适合对药物治疗有顾虑或不耐受的患者。在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时,臭氧可以氧化髓核内的蛋白多糖,使椎间盘体积缩小,减轻对神经的压迫。整个治疗过程,就像是给病变部位进行了一场天然的 “净化”。
神经阻滞技术则是疼痛治疗的 “精准导航”。人体的神经系统如同复杂的交通网络,当某条 “道路” 出现异常信号引发疼痛时,神经阻滞技术就能发挥作用。医生借助影像学的帮助,将药物准确注射到神经周围或神经丛区域。这些药物可以是局部麻醉药、糖皮质激素或神经营养药物等。对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在受损神经周围进行阻滞,不仅能够有效缓解疼痛,还能促进神经的修复;在治疗三叉神经痛时,精准的神经阻滞可以迅速阻断疼痛的剧烈发作,为患者带来久违的安宁。不过,神经阻滞术后,患者需要留院观察一段时间,防止出现药物过敏、低血压等不良反应。而且,根据病情和用药情况,部分患者可能需要多次进行神经阻滞治疗,逐步改善疼痛症状,它就像在神经 “交通要道” 上设置了一个调节枢纽,让疼痛信号的传递得到有效控制。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是治疗椎间盘疾病的 “激光奇兵”。该技术利用激光的高能量,通过光纤导入椎间盘内,使部分髓核组织汽化、消融,降低椎间盘内的压力,从而减轻对神经的压迫。这项技术创伤极小,患者恢复快,特别适合年轻、椎间盘突出程度较轻,且希望能快速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的患者。相比传统手术,它无需大切口,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在术后,患者一般第二天就能佩戴腰围下床活动,但仍需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按照医生的康复指导进行腰部肌肉锻炼,帮助巩固治疗效果,就像给 “膨胀” 的椎间盘做了一次精准的 “瘦身”,在不开刀的情况下,有效缓解了因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腰腿痛等症状。
椎体成形术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 “快速修复术”。在老年人中,骨质疏松导致的椎体压缩性骨折较为常见,患者往往疼痛剧烈,活动受限,甚至连翻身都困难。椎体成形术通过在影像设备引导下,将骨水泥注入压缩的椎体内,迅速稳定椎体结构,恢复椎体高度,同时骨水泥的放热反应还能破坏感觉神经末梢,达到止痛的效果。术后,患者疼痛能在短时间内明显减轻,一般术后 24 小时即可在腰围保护下离床活动。不过,术后患者需要密切关注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同时积极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预防其他椎体再次发生骨折,从而大大提高生活质量。
疼痛科的微创介入治疗技术丰富多样,它们凭借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在疼痛治疗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技术以精准的定位、最小的创伤和显著的疗效,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让无数被疼痛折磨的人重新拥抱健康生活。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未来会有更多更先进的微创介入治疗技术问世,为疼痛患者带来更多福音。
(高文静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疼痛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