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呼吸道梗阻,孩子健康的“拦路虎”
孩子的成长之路就像一场充满惊喜与挑战的冒险,然而,上呼吸道梗阻却如同半路杀出的“拦路虎”,给孩子的健康带来极大威胁。当孩子遭遇这种紧急情况时,呼吸会变得急促、困难,小脸憋得通红,甚至嘴唇发紫,每一次艰难的呼吸都揪着家长的心。上呼吸道梗阻可能由多种原因引发,像异物吸入、咽喉部炎症肿胀、过敏反应导致气道痉挛等,病情发展迅速,如果不及时处理,孩子随时可能陷入缺氧的危险境地,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家长和医护人员掌握一些关键的护理妙招至关重要,这不仅能为孩子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还能在关键时刻化险为夷。
二、识别梗阻症状:亮起健康“警示灯”
1.呼吸困难:这是上呼吸道梗阻最为明显的信号。孩子会像离开水的鱼儿一样,拼命呼吸,胸廓剧烈起伏,呼吸频率明显加快,甚至出现鼻翼扇动,仿佛在向周围人呼救:“我喘不过气啦!”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呼吸异常急促、费力,千万别掉以轻心,这很可能是梗阻的“前奏”。
2.声音变化:原本清脆响亮的童声,在梗阻发生时可能变得沙哑、低沉,甚至完全发不出声音,只能发出微弱的“嘶嘶”声,如同被捂住嘴巴的风笛,吹奏不出欢快的旋律。这是因为气道受阻,气流通过不畅,导致发声器官无法正常工作,是上呼吸道梗阻不容忽视的症状。
3.面色改变:随着梗阻时间延长,缺氧症状逐渐显现,孩子的面色会从红润转为苍白,进一步发展为青紫,尤其是嘴唇、指甲等末梢部位更为明显。这就像警报灯亮起红灯,提示孩子的身体已经处于极度缺氧状态,急需救援,家长必须立刻行动起来。
三、海姆立克急救法:气道梗阻的“克星”
1.针对1岁以下婴儿:如果宝宝不幸被异物卡住气道,家长要迅速让宝宝趴在自己的前臂上,用手托住宝宝的下颌和颈部,保持头略低于身体,让宝宝的身体依靠在家长的大腿上,形成一个倾斜的角度。然后,用另一只手的掌根,在宝宝两肩胛骨之间,快速、有力地拍打5次,力度要适中,就像拍击一个熟透的西瓜,目的是利用震动的力量,让异物松动排出。若拍背5次后梗阻仍未解除,立刻将宝宝翻正,仰卧在自己的手臂上,同样保持头略低,用两根手指在宝宝两乳头连线中点下方,快速按压5次,按压深度约为宝宝胸廓的三分之一,重复交替拍背和按压动作,直到异物排出或急救人员到来。
2.针对1岁及以上儿童:大一些的孩子如果发生气道梗阻,施救者要站在孩子身后,一脚在前,一脚在后,前脚距离孩子约一脚宽,后脚脚跟踮起,膝盖微微弯曲,让孩子坐在自己弓起的大腿上,保持孩子身体前倾、头略低、嘴张开。然后,用双臂环绕孩子腹部,一手握拳,拇指顶住孩子肚脐上方两横指处、剑突下方,另一手抓住握拳的手,用手部力量急速拉动双臂,向内、向上冲击孩子腹部,就像给孩子的腹部来一个“拥抱式打气”,每秒约1次,连续冲击5次。重复操作,直至异物排出,孩子恢复呼吸顺畅。
四、保持呼吸道通畅:守护生命“通气道”
1.清理口鼻分泌物:当孩子出现上呼吸道梗阻症状时,口鼻周围往往会有痰液、唾液或呕吐物等分泌物,这些分泌物如果不及时清理,很容易在孩子吸气时被误吸入气管,加重梗阻。家长要用柔软的纸巾、毛巾或纱布,迅速、轻柔地擦拭孩子口鼻,像清理珍贵艺术品上的灰尘一样小心翼翼,确保气道入口清洁畅通。
2.调整体位:让孩子保持合适的体位也非常关键。如果孩子意识清醒,尽量让其坐起或半卧位,这样可以利用重力作用,使气道相对拉直,减少梗阻程度,帮助呼吸更顺畅。但如果孩子已经昏迷,要将其头偏向一侧,同时微微后仰,打开气道,防止舌根后坠或呕吐物堵塞气道,就像为生命的通气道保驾护航,一刻也不能松懈。
五、安抚孩子情绪:注入镇定“强心剂”
孩子遭遇上呼吸道梗阻,身体的不适加上内心的恐惧,会让他们极度惊慌失措,而这种情绪波动又会进一步加重呼吸急促,形成恶性循环。家长此时要化身“镇定大师”,用温柔、沉稳的声音安慰孩子:“宝贝别害怕,爸爸妈妈在这儿,很快就会好起来的。”轻轻抚摸孩子的额头、脸颊,给予肢体上的安抚,让孩子感受到安全与温暖,情绪逐渐稳定下来,呼吸也能随之趋于平稳,为缓解梗阻争取有利条件。
六、及时就医:搭起生命“救援桥”
1.呼叫急救:在进行初步急救处理的同时,家长务必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清晰、准确地向接线员报告孩子的年龄、症状、梗阻发生时间、目前采取的措施等关键信息,比如:“我这里有个3岁孩子,突然呼吸困难,好像被什么东西卡住了,脸色有点发紫,我刚给他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处理了一下,还没缓解,我们在XX小区XX号楼前。”让急救人员能提前了解情况,带上合适的装备,飞速赶来救援。
2.送往医院途中护理:等待急救车期间,如果孩子情况稍有好转,也要持续观察呼吸、面色等变化。一旦急救车到达,在送往医院途中,要向医护人员详细描述孩子发病前后的经过,协助他们进一步了解病情,同时确保孩子体位舒适、呼吸道通畅,像护送珍贵宝物一样,平稳将孩子送达医院,让专业医疗团队接手后续救治。
七、预防措施:筑牢健康“防护墙”
1.饮食安全:孩子进食时,家长要做好“监督员”。避免让孩子在玩耍、奔跑、哭闹时吃东西,防止食物误入气管。对于较小的孩子,要将食物切成小块,避免给整颗坚果、果冻、葡萄等容易卡住气道的食物,像给孩子的饮食加一道安全锁,从源头上预防异物梗阻。
2.远离危险物品:家中的小零件、硬币、纽扣、笔帽等小物件,要放在孩子够不着的地方,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玩意儿,一旦被孩子放入口中,就可能成为致命的“杀手”。定期检查孩子的玩具,确保没有松动、易脱落的部件,为孩子创造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远离上呼吸道梗阻的潜在风险。
3.预防呼吸道感染:加强孩子的日常保健,多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增强体质,预防感冒、咽喉炎等呼吸道疾病。在流感高发季节,少带孩子去人员密集场所,必要时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减少呼吸道感染引发的咽喉部炎症肿胀,降低上呼吸道梗阻的发生率。
八、总结
孩子上呼吸道梗阻是一场需要争分夺秒应对的紧急状况,家长和医护人员掌握识别症状、海姆立克急救法、呼吸道护理、情绪安抚、及时就医以及预防措施等一系列关键知识,就像拥有了一套守护孩子健康的“法宝”。从紧急时刻的果断出手,到日常的精心预防,全方位呵护孩子的呼吸道健康,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远离这只“拦路虎”,自由呼吸,健康成长。
(李娅娅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儿童重症监护病区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