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心脏瓣膜“罢工”了,居家护理咋整才靠谱

2025-04-26 07:12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人体这座精妙的“生命大厦”里,心脏宛如一台永不停歇的“发动机”,驱动着血液循环,为全身器官输送养分。而心脏瓣膜就如同发动机里的“阀门”,精准地控制着血液单向流动,确保心脏正常运转。然而,有时由于先天缺陷、衰老、疾病等原因,心脏瓣膜可能会“罢工”,给患者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与挑战。当面临这种情况,除了必要的医疗治疗,居家护理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帮助患者维持较好的生活状态,等待进一步治疗或促进康复。今天,咱们就来详细聊聊心脏瓣膜“罢工”后的居家护理那些事儿,让您心里有底,护理有道。

一、认识心脏瓣膜病:阀门失灵的影响

心脏有四个主要瓣膜,分别是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它们各司其职,保证血液按顺序从心房流向心室,再流向动脉,单向循环,畅通无阻。当瓣膜出现病变,如狭窄或关闭不全,就好比阀门生锈、关不严或打不开,血液流动就会紊乱。

以二尖瓣狭窄为例,血液从左心房流向左心室受阻,心房压力升高,久而久之,左心房会逐渐扩大,肺部血液回流受阻,引发肺淤血。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尤其是活动后或夜间平卧时,感觉气不够用,像胸口压着大石头,还可能伴有咳嗽、咳痰,甚至咯血。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心脏舒张期主动脉内的血液会反流回左心室,左心室既要接收正常从左心房流入的血液,又要容纳反流回来的血液,负担加重,逐渐扩大、肥厚。患者常感到心慌、心悸,活动耐力下降,走几步路就气喘吁吁,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二、居家护理要点

1.休息与活动管理: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是居家护理的关键。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适度的活动有助于增强体质、改善心肺功能,但要避免过度劳累。可以选择散步、太极拳等舒缓运动,每天定时活动,每次30分钟左右,以活动后不感到明显疲倦为宜。运动时要注意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量。

病情较重或处于急性期的患者,则应以休息为主。保证充足的睡眠,可采取半卧位或高枕卧位,这样能减轻心脏负担,缓解呼吸困难症状。尤其是夜间睡眠时,使用多个枕头垫高头部和胸部,让身体处于一个舒适的倾斜角度,利于呼吸顺畅。同时,要减少不必要的活动,避免长时间站立、弯腰、搬重物等增加心脏负荷的动作。

2.饮食调理:饮食上要遵循低盐、低脂、易消化的原则。高盐饮食会导致水钠潴留,加重心脏负担,引发水肿,所以每日盐摄入量应控制在3-5克,尽量少吃咸菜、腌制品、加工肉类等高盐食物。低脂饮食有助于控制血脂,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瘦肉、鱼类等富含营养且脂肪含量低的食物。

对于心功能较差、有水肿的患者,还要适当控制水分摄入,避免短时间内大量饮水,以免加重水肿。可以采用少量多次的饮水方式,每天分多次饮用1500-2000毫升水,既能保证身体基本需求,又不会给心脏造成过大压力。此外,多吃富含钾的食物,如香蕉、橙子、土豆等,钾离子有助于促进钠的排出,减轻水肿。

3.症状监测:居家期间,患者和家属要学会密切监测病情变化。每天定时测量血压、心率、脉搏等生命体征,记录下来,观察有无异常波动。若发现血压过高或过低、心率过快或过慢、脉搏不规则等情况,及时告知医生。

留意身体的症状表现,如呼吸困难是否加重、咳嗽咳痰有无变化、下肢水肿程度如何等。如果呼吸困难从轻度活动后出现发展到休息时也有,或者下肢水肿从脚踝蔓延至小腿甚至大腿,这都提示病情可能恶化,需尽快就医。另外,注意有无头晕、黑矇、晕厥等脑供血不足的症状,一旦出现,应立即坐下或躺下休息,并呼叫急救。

4.药物管理:严格按照医嘱服药是控制病情的重要保障。心脏瓣膜病患者通常需要长期服用多种药物,如抗凝药、利尿药、强心药等,每种药物都有其特定功效和注意事项。

抗凝药,如华法林,用于预防血栓形成,但服用期间需定期监测凝血功能,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调整药量,确保INR在目标范围内,一般为2-3。饮食上要注意保持维生素K摄入量稳定,因为维生素K会影响华法林的抗凝效果,避免大量食用菠菜、西兰花、猪肝等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同时也不能突然完全不吃这些食物,以免INR波动过大。

利尿药,如呋塞米、氢氯噻嗪等,能帮助排出体内多余水分,减轻水肿和心脏负担,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尤其是低钾血症。所以服用利尿药期间,要定期复查电解质,多吃富含钾的食物,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钾剂。

强心药,如地高辛,能增强心肌收缩力,但药物剂量要求精准,过量容易引起中毒,出现恶心、呕吐、心律失常等症状。患者要严格按医嘱剂量、时间服药,若忘记服药,不要随意补服,应先咨询医生。

5.心理关怀:心脏瓣膜病病程长,患者身体不适,又担心病情进展,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而这些情绪反过来又会加重心脏负担,形成恶性循环。家属要给予患者充分的关心和支持,多陪伴、多倾听,让患者有机会倾诉内心的烦恼。

患者自身也可以尝试一些放松方法,如深呼吸、冥想、听音乐等,缓解心理压力。每天找个安静的时间,闭上眼睛,专注于呼吸,慢慢地吸气、呼气,每次练习10-15分钟,能让心情平静下来。培养兴趣爱好,如阅读、绘画、书法等,转移注意力,让精神有寄托,以更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

6.预防感染:感染是心脏瓣膜病患者的大敌,尤其是呼吸道感染和口腔感染,容易引发心内膜炎,加重瓣膜损害。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暖,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感冒。在流感高发季节,尽量少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如必须前往,佩戴口罩做好防护。

保持口腔清洁卫生,每天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定期洗牙,及时治疗龋齿、牙龈炎等口腔问题。如果要进行拔牙、胃镜、肠镜等侵入性检查或治疗,一定要提前告知医生自己的心脏瓣膜病史,医生会根据情况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降低感染风险。

心脏瓣膜“罢工”虽然棘手,但通过科学、细致的居家护理,患者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有效管理病情,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为后续治疗或康复创造良好条件。记住,家人的陪伴、自己的努力以及与医护人员的紧密配合,是战胜疾病的关键力量。希望每一位患者都能在居家护理中找到安心与舒适,向着健康稳步迈进。

(晏双双 河南省胸科医院 心血管内科九、十病区 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