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宝宝频繁眨眼、清嗓?可能是抽动症的预警

2023-05-22 18:29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育儿过程中,家长们常常会留意到宝宝的一些细微行为变化,比如频繁眨眼、清嗓子等。这些看似平常的小动作,有时可能是宝宝健康发出的重要信号,尤其是当它们频繁出现且难以缓解时,就需要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因为这可能是抽动症的预警。

一、抽动症概述

抽动症,医学上通常指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一种起病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常见神经精神疾病。其病因较为复杂,涉及遗传因素、神经生理、心理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等多方面。从神经生理角度来看,可能是神经元之间的信号传导出现了问题;遗传因素方面,家族中有抽动症患者时,孩子患病的几率相对较高;心理因素如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以及环境因素如不良的家庭氛围、学习压力过大等,都可能诱发抽动症。

抽动症的主要特征是以一个或多个部位运动抽动和(或)发声抽动为主要表现。运动抽动表现为突然的、快速的、反复的、无节奏的肌肉运动,发声抽动则是不自主地发出各种声音。这些症状对患儿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可能产生严重影响,例如频繁的抽动动作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导致学习困难;在社交场合中,异常的行为和声音可能使孩子遭受同伴的嘲笑和误解,进而影响其社交能力和心理健康。

二、抽动症的常见表现

(一)频繁眨眼

频繁眨眼是抽动症较为常见的早期症状之一。患抽动症的孩子早期会频繁眨眼,其频率远超正常范围,且这类眨眼并非因为眼睛干涩或有异物,而是不受孩子主观控制。起初,家长可能会以为孩子是养成了不良习惯,或是眼睛疲劳、发炎。但如果孩子在排除眼部疾病,且经休息、治疗后,眨眼症状仍未改善,反而愈发频繁,家长就需警惕抽动症的可能。

(二)面部抽动

面部抽动也是抽动症的常见早期信号。孩子可能会不自觉地皱眉、撅嘴、歪嘴或做鬼脸。这些面部动作往往突然出现,毫无规律,且在短时间内频繁发作。随着时间推移,抽动的幅度和频率可能逐渐增加,不仅影响孩子的面部美观,还可能引发他人异样的目光,给孩子的心理造成压力。

(三)发声性抽动

除了肢体和面部动作,部分孩子会出现发声性抽动。孩子可能会清嗓子、咳嗽、吸鼻子发声,甚至发出类似动物叫声、哼声或无意义的音节。这些声音会不由自主地突然出现,在课堂等场合,极易干扰他人,导致孩子被误解为故意捣乱,进而影响孩子的社交和学习。

(四)肩膀耸动

在日常生活中,若发现孩子频繁耸动肩膀,家长也不能掉以轻心。抽动症引发的肩膀耸动,通常较为刻板,节奏单一。有的孩子还会伴有手臂突然甩动的动作,这些动作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导致孩子在书写、绘画或进行其他精细动作时,难以集中精力。

(五)频繁吸鼻子

频繁吸鼻子同样可能是抽动症的早期表现。与普通感冒或鼻炎不同,患抽动症的孩子即便鼻腔内没有过多分泌物,也会频繁吸鼻子,且难以通过治疗鼻炎的常规方法缓解。

三、抽动症的潜在诱因

(一)生理因素

遗传因素在抽动症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果家族中有抽动症患者,那么孩子患病的几率会明显增加。此外,神经化学物质的不平衡也可能与抽动症的发生有关,例如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异常,可能导致神经信号传导紊乱,从而引发抽动症状。

(二)环境因素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有着深远影响。长期处于紧张、压抑的家庭氛围中,如父母经常吵架、对孩子要求过于苛刻等,会增加孩子患抽动症的风险。学校环境同样不容忽视,过重的学习压力、与同学关系不融洽等,都可能使孩子心理负担过重,进而诱发抽动症。

(三)心理因素

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当面临一些应激事件,如亲人离世、父母离异、受到惊吓等,可能会出现心理创伤,导致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引发抽动症状。此外,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也可能促使抽动症的发生。

四、与其他疾病的鉴别

(一)频繁眨眼

频繁眨眼除了可能是抽动症的表现外,还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生理性原因包括视疲劳,当孩子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或阅读时,眼睛容易疲劳,从而通过频繁眨眼来缓解不适。模仿习惯也可能导致孩子频繁眨眼,如果孩子身边有人经常眨眼,孩子可能会出于好奇而模仿。病理性原因方面,异物刺激如灰尘、蚊虫等进入眼睛,会引起眼睛不适,导致频繁眨眼;屈光不正如近视、远视、散光等,孩子可能因看不清楚东西而频繁眨眼;眼部炎症如结膜炎、角膜炎等,会使眼睛出现红肿、疼痛、分泌物增多等症状,孩子也会频繁眨眼来舒缓不适。

(二)频繁清嗓子

频繁清嗓子可能是咽喉炎症、鼻窦炎、胃食管反流等疾病引起的。咽喉炎症如扁桃体炎、慢性咽炎等,由于咽喉局部有炎症刺激,孩子会感觉不舒服而频繁清嗓子;鼻窦炎会导致鼻腔分泌物增多,流入咽喉后刺激咽喉黏膜,引起孩子清嗓子,同时可能伴有鼻塞、流脓鼻涕等症状;胃食管反流是因为孩子的贲门括约肌发育不完善,胃内容物容易反流到食管,刺激食管导致孩子不舒服而清嗓子,随着孩子月龄的增加,这种症状可能会逐渐改善。

五、应对措施与建议

(一)及时就医

当家长发现孩子出现频繁眨眼、清嗓子等症状,且排除了一些常见原因后,应及时带孩子前往医院进行专业的评估和诊断。医生会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如脑电图、神经影像学检查等,来确定孩子是否患有抽动症。

(二)综合治疗

如果孩子确诊为抽动症,治疗通常需要综合多种方法。行为治疗包括认知行为疗法、生物反馈疗法、家庭和个人治疗等,可以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症状,学会控制和管理抽动行为。药物治疗方面,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精神病药物、抗抽动症药物等。同时,心理治疗也十分重要,家长要为孩子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家庭环境,多给予理解和支持,鼓励孩子表达内心感受,帮助孩子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三)日常护理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注意孩子的用眼卫生,避免孩子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保持眼部湿润,以缓解眼部不适。对于频繁清嗓子的孩子,要保持室内空气湿润,可使用加湿器将室内湿度控制在40%—60%,也可在室内放置水盆或绿植,多拖地。同时,要调整孩子的饮食,避免让孩子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鼓励孩子多喝温开水,保持咽喉湿润。

宝宝频繁眨眼、清嗓子等看似平常的小动作,可能是抽动症的预警信号。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行为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通过综合治疗和日常护理,帮助孩子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让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王红利 濮阳市中医医院 儿科 副主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