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体的复杂生理结构中,胆囊作为一个小小的器官,却承载着储存胆汁、帮助消化的重要功能。然而,当这个“小角色”遭遇急性胆囊炎时,其带来的痛苦与风险却不容小觑。急性胆囊炎,这一突如其来的疾病,不仅让患者饱受腹痛之苦,更可能因治疗不及时而引发胆囊穿孔等严重后果。本文将深入探讨急性胆囊炎的危害、治疗时机以及拖延手术的潜在风险,旨在提高公众对这一疾病的认知,把握“救命黄金时间”。
一、急性胆囊炎:不容忽视的腹部急症
急性胆囊炎是由于胆囊管阻塞和细菌侵袭而引起的胆囊炎症,是临床上常见的腹部急症之一。其典型症状包括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发热等,疼痛可放射至右肩背部。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黄疸,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尿液颜色加深。急性胆囊炎的发病原因多样,包括胆囊结石、细菌感染、胆囊缺血等。其中,胆囊结石是最主要的诱因,约占所有急性胆囊炎病例的90%以上。
二、治疗时机:把握“救命黄金时间”
急性胆囊炎的治疗原则在于迅速解除病因、控制感染、缓解疼痛并预防并发症。治疗时机至关重要,被形象地称为“救命黄金时间”。及时有效的治疗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还能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治愈率。
早期识别与就医:一旦出现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患者应立即就医。医生会通过体格检查、血液检查、超声检查等手段迅速明确诊断。
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对于病情较轻、无胆囊穿孔或坏疽风险的患者,可采取保守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抗生素应用、解痉止痛等。然而,对于大多数急性胆囊炎患者而言,手术治疗是根治疾病的关键。手术方式主要包括胆囊切除术和胆囊造口术,其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因其创伤小、恢复快而成为首选。
三、拖延手术的潜在风险:胆囊穿孔的威胁
尽管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效果显著,但拖延手术却可能带来致命的后果——胆囊穿孔。胆囊穿孔是指胆囊壁因炎症、坏死等原因发生破裂,胆汁和细菌流入腹腔,引发弥漫性腹膜炎。胆囊穿孔是急性胆囊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虽然不高,但一旦发生,死亡率高达20%-30%。
穿孔前的警告信号:在胆囊穿孔发生前,患者可能会出现腹痛加剧、腹膜刺激征(压痛、反跳痛、肌紧张)、发热、白细胞升高等症状。这些症状提示病情正在恶化,需立即采取手术治疗。
穿孔后的严重后果:胆囊穿孔后,胆汁和细菌迅速扩散至腹腔,引发弥漫性腹膜炎。患者可出现全腹疼痛、腹胀、恶心、呕吐、高热、寒战等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四、如何避免拖延手术:提高患者依从性
为了避免因拖延手术而引发的胆囊穿孔等严重后果,提高患者的依从性至关重要。
加强健康教育:通过科普宣传、健康讲座等形式,提高公众对急性胆囊炎的认知,了解疾病的危害性和治疗的紧迫性。
及时就医:一旦出现急性胆囊炎的症状,患者应立即就医,避免自行用药或拖延治疗。
信任医生: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充分信任医生的专业判断,积极配合治疗方案的实施。
术后康复:手术后,患者应遵循医生的指导,按时服药、定期复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促进身体的康复。
五、结语
急性胆囊炎作为一种常见的腹部急症,其治疗时机至关重要。把握“救命黄金时间”,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愈率的关键。拖延手术不仅会增加胆囊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还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提高公众对急性胆囊炎的认知,加强健康教育,促进患者及时就医和配合治疗,对于保障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急性胆囊炎患者争取更多的生存机会和更好的生活质量。
(罗健威 信阳市中心医院 急诊外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