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孕妈必知:妊娠期高血压的风险因素与预防策略。

2025-01-16 18:24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妊娠期高血压是指妊娠期间出现的高血压状况,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母婴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了解妊娠期高血压的风险因素并采取有效的预防策略,对于保障母婴安全至关重要。以下将详细阐述妊娠期高血压的风险因素及预防方法。

一、妊娠期高血压的风险因素

子宫胎盘缺血

多胎妊娠、羊水过多、初产妇、子宫膨大过度以及腹壁紧张等因素,均可能导致宫腔压力增大,子宫胎盘血流量减少或减慢,引发缺血缺氧,从而导致血管痉挛和血压升高。

血管内皮细胞受损

炎性介质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管扩张生物因子合成减少,同时促进血管收缩的生物因子合成增加,使血管长期处于紧张状态,阻碍血液流通,进而引发高血压。

过度炎症反应

当炎症反应或免疫反应被过度激活时,母体的免疫细胞对胎盘滋养细胞的反应敏感度降低,免疫耐受能力下降,容易引发血压异常,特别是子痫前期。

遗传与免疫因素

妊娠高血压疾病与免疫失衡有关,封闭抗体产生不足可导致子痫前期的发生。此外,该病具有母系遗传倾向,涉及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多基因遗传等多种遗传方式。

营养缺乏

低白蛋白血症、钙、镁、锌、硒等营养素的缺乏与子痫前期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饮食中钙摄入不足可导致血清钙下降,血管平滑肌细胞收缩;硒、锌、维生素E和维生素C等抗氧化剂缺乏可加重内皮细胞损伤。

饮食不当与肥胖

长期暴饮暴食、缺乏运动导致的肥胖是妊娠期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肥胖孕妇在怀孕期间更易出现血压升高。

疾病因素

孕妇如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类风湿疾病、甲状腺疾病等,在怀孕后由于激素变化,患妊娠高血压的风险增加。

二、妊娠期高血压的预防策略

学习相关知识

孕妇应主动学习妊娠期高血压的相关知识,了解疾病的危害和预防方法,增强预防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确保孕期健康。

控制体重

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减少脂肪摄入,控制体重增长。肥胖孕妇应特别注意饮食管理,避免体重过度增加。

定期产前检查

产前检查是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的重要手段。孕妇应听从医生建议,定期进行血压、尿液、体重等指标的监测,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干预和治疗。

适度运动

适宜孕妇的运动如散步、孕妇瑜伽等,有助于维持血压稳定和体重控制。运动应坚持适量原则,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

注意休息

孕妇应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减轻精神压力。睡觉时采用侧卧姿势,有助于增加胎盘及全身器官的血流分布。

均衡饮食

摄入健康、营养均衡的饮食,增加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类、蛋白质和健康脂肪的摄入,避免高盐、高糖和高脂肪食物。

补充营养素

孕妇应注意补充钙、镁、锌、硒等营养素,以及维生素E和维生素C等抗氧化剂,有助于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生。

及时就医

孕妇如出现头晕、头痛、水肿、蛋白尿等妊娠期高血压的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治疗和管理。

综上所述,妊娠期高血压的风险因素多种多样,但通过积极的学习、合理的饮食管理、适度的运动、定期的产前检查以及必要的营养素补充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生,保障母婴健康。孕妇应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的预防策略,确保孕期安全。

 

 

 

(任秋伟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 产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