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医疗的战场上,导管犹如一条条生命通道,为患者输送着希望的源泉。它们可以是静脉导管,负责输送药物和营养;也可以是动脉导管,监测着生命的律动;还可能是各种引流管,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然而,这条生命通道有时也会暗藏危机,导管相关血栓(CRT)就是其中之一。作为一名护理人员,我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带你走进这个看似专业实则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领域,共同探索如何识别和护理导管相关血栓,守护患者的生命安全。
一、导管相关血栓:生命通道的“绊脚石”
如果把血管比作河流,那么血液就是河水,而血栓则是河中的礁石。正常情况下,血液在血管中顺畅流动,为身体各个器官提供养分和氧气。但当导管插入血管后,它就像一个异物,可能会刺激血液凝固,形成血栓。这些血栓就像生命通道中的“绊脚石”,轻则阻碍血流,导致局部肿胀、疼痛;重则完全堵塞血管,造成组织缺血坏死,甚至脱落后随血液流动,引发肺栓塞等致命并发症。
二、导管相关血栓的“高危人群”
虽然导管相关血栓可能发生在任何使用导管的患者身上,但以下人群的风险更高,需要格外警惕:
老年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弹性下降,血液更容易凝固,如同年久失修的河道,更容易淤积。
长期卧床者: 缺乏活动会导致血液流动缓慢,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如同死水更容易滋生蚊虫。
患有肿瘤、心脏病等慢性疾病者: 这些疾病会影响血液的凝血机制,增加血栓风险,如同河道中存在隐患,更容易发生堵塞。
接受大型手术的患者: 手术创伤会激活血液的凝血系统,增加血栓风险,如同河道遭受破坏,更容易发生淤积。
三、导管相关血栓的“预防与护理”
预防导管相关血栓,就如同在河道中及时清理礁石,防止堵塞。护理人员会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
选择合适的导管: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导管类型、大小和材质,减少对血管的刺激,如同选择合适的工具清理河道。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在置管和护理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感染,因为感染会增加血栓风险,如同保持河道清洁,防止污染。
定期观察导管: 密切观察导管的位置、固定情况以及置管部位的皮肤状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如同定期巡查河道,及时发现隐患。
鼓励患者适当活动: 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如同保持河水的流动,防止淤积。
药物预防: 对于高危患者,医生可能会使用抗凝药物,降低血液的凝固性,如同在河道中投放疏通剂,防止淤积。
四、患者的“自我管理”
患者和家属也需要积极参与到导管相关血栓的预防和护理中,成为自己健康的管理者:
保持导管周围皮肤清洁干燥: 避免弄湿或污染导管,防止感染,如同保持河道周围的清洁。
观察导管固定情况: 如果发现导管松动、脱出,或者敷料潮湿、污染,要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如同发现河道出现异常,要及时报告。
避免剧烈活动: 置管侧肢体避免剧烈活动,防止导管移位或脱落,如同避免在河道中进行剧烈活动,防止破坏河道。
学会观察病情变化: 如果出现肢体肿胀、疼痛加重,或者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要及时就医,如同发现河道堵塞加重,要及时寻求帮助。
五、结语:守护生命通道,共筑健康长城
导管相关血栓的预防和护理是一项需要医护人员、患者和家属共同努力的系统工程。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精心的护理,我们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导管相关血栓的风险,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让我们携手共进,守护这条生命通道,共筑健康长城!
(杜晓杰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大血管外科一病区(2)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