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肿瘤治疗中,放疗如同“精准制导武器”,通过射线杀灭癌细胞。然而,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皮肤灼伤、乏力、黏膜损伤等副作用,常让患者陷入“躺不平、坐不住”的困境。其实,掌握科学的护理技巧,完全可以在放疗期间实现“优雅躺平”——既保证治疗效果,又提升生活质量。本文将从皮肤护理、饮食管理、心理调节和运动康复四大维度,为您提供一份实用攻略。
一、皮肤护理:打造“抗辐射铠甲”
放疗引发的皮肤反应是患者最常见的困扰,从轻微红斑到严重溃疡,科学护理可大幅减轻症状。
1. 日常防护“三原则”
- 温柔清洁:用35℃温水和pH值5.5-6.5的洁面乳(如丝塔芙)清洗照射部位,避免用力揉搓。一位乳腺癌患者在放疗期间坚持用毛巾暴力搓洗颈部皮肤,导致皮肤破溃感染,治疗中断2周。
- 保湿锁水:放疗后30分钟内涂抹无香料、无酒精的医用保湿霜(如优色林修护乳),每日至少4次。研究显示,规范保湿可使皮肤反应发生率降低40%。
- 物理防晒:照射部位避免直接暴露于阳光下,外出时穿高领棉质衣物,佩戴宽檐帽和防晒冰袖。若需使用防晒霜,应选择SPF30+、PA+++的物理防晒剂(含氧化锌或二氧化钛)。
2. 应对皮肤损伤“分级攻略”
- Ⅰ度反应(红斑):使用比亚芬乳膏涂抹,配合冷敷(用毛巾包裹冰袋,每次10分钟,每日3次);
- Ⅱ度反应(干性脱皮):改用含银离子的水胶体敷料(如美皮康),避免撕扯皮屑;
- Ⅲ度反应(湿性渗液):立即联系医生,可能需要暂停放疗,并使用含生长因子的凝胶促进愈合。
二、饮食管理:吃出“抗辐射能量”
放疗可能引发味觉改变、吞咽困难等问题,科学饮食可保障营养摄入,增强治疗耐受性。
1. 高蛋白“修复套餐”
- 每日摄入量:按体重计算,每公斤需1.2-1.5克蛋白质(如60公斤患者需72-90克)。
- 推荐食谱:
- 早餐:鸡蛋羹(2个鸡蛋)+ 希腊酸奶(150克);
- 午餐:清蒸鲈鱼(150克)+ 豆腐脑(200克);
- 晚餐:去皮鸡腿肉(100克)打成泥,混合土豆泥食用。
2. 黏膜保护“特饮”
- 头颈部放疗患者若出现吞咽疼痛,可尝试:
- 银耳雪梨羹:银耳泡发后与雪梨同煮,加少量蜂蜜,温凉后食用;
- 椰汁西米露:西米煮至透明后,加入冷藏椰汁,润滑消化道。
3. 忌口“避坑指南”
- 避免食用辛辣(辣椒、芥末)、粗糙(全麦面包、芹菜)、过冷(冰激凌)或过热(火锅)的食物;
- 若出现放射性食管炎,可暂时改用肠内营养制剂(如安素),待症状缓解后再逐步恢复经口进食。
三、心理调节:修炼“抗焦虑心法”
放疗的长期性和不确定性常引发焦虑、抑郁,科学心理调节可提升治疗依从性。
1. 正念冥想“五分钟法则”
- 每天固定时间(如睡前)进行5分钟正念呼吸:
- 找一个舒适的位置躺下或坐下,闭上眼睛;
- 缓慢吸气,数到4,感受空气充满腹部;
- 屏息4秒,再缓慢呼气,数到6;
- 重复上述过程,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
- 研究表明,坚持正念训练8周后,患者的焦虑评分可降低35%。
2. 社交支持“能量圈”
- 加入病友互助群,分享治疗经验。一位肺癌患者在群里看到其他患者放疗后康复的视频,重拾信心,主动配合治疗;
- 与家人制定“每日小目标”(如一起散步15分钟、看一集喜剧),避免陷入孤独感。
四、运动康复:激活“自愈力引擎”
适当运动可缓解乏力、改善睡眠,但需根据放疗部位和体力状况调整方案。
1. 分阶段运动计划
- 放疗初期(1-2周):以床上活动为主,如踝泵运动(每小时勾脚尖10次)、桥式运动(每日3组,每组10次);
- 放疗中期(3-4周):尝试坐位平衡训练(如端坐位抬手、转头)和床边站立(每次5分钟,每日3次);
- 放疗后期(5周及以上):逐步增加步行距离,从每天500米开始,每周递增10%。
2. 呼吸训练“防辐射秘籍”
- 针对胸部放疗患者,护理人员会指导进行“缩唇呼吸”:
- 用鼻子吸气,默数2秒;
- 撅嘴如吹蜡烛,缓慢呼气,默数4秒;
- 每日练习10分钟,可减少放射性肺炎风险。
放疗期间的“优雅躺平”,并非消极应对,而是通过科学护理实现“治疗与生活的平衡”。从皮肤防护到饮食管理,从心理调节到运动康复,每一个细节都关乎治疗成败。记住: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主动与医护人员沟通,积极实践这些护理攻略,你完全可以在放疗期间保持尊严与舒适,甚至将这段经历转化为生命的“涅槃时刻”。正如一位患者所说:“放疗让我学会与身体和解,现在的我,比从前更懂得珍惜健康。”
(常亚如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放射治疗病房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