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是一种因肺部血管被血栓堵塞引发的急症,如同“血管高速公路”突发塌方,若不及时疏通,可能引发呼吸衰竭甚至猝死。其核心护理目标是精准干预血栓形成、溶解、脱落等关键环节,同时通过环境调控、饮食管理、心理支持等细节,为肺部血管打造“全天候清道夫系统”。
一、急性期护理:争分夺秒的“血栓阻击战”
1.绝对制动:给血管“上锁”
急性期患者需绝对卧床2周,期间避免双下肢用力、按摩或热敷。一项临床研究显示,溶栓治疗后过早活动会使血栓脱落风险增加3倍。护理时需注意:
-体位管理:床头抬高15°-30°,减轻胸腔压力;下肢垫软枕,避免腘窝受压。
-外出检查:使用平车转运,禁止自行行走。
-呼吸训练:指导患者进行缩唇呼吸,每日3次,每次10分钟,降低呼吸肌耗氧量。
2.生命体征监测:24小时“雷达扫描”
需每15分钟监测1次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重点关注:
-血压波动:若收缩压骤降>20mmHg,可能提示右心功能衰竭。
-血氧饱和度:持续低于90%时,需调整氧流量至4-6Lmin。
-心电图变化:警惕SⅠQⅢTⅢ波形(Ⅰ导联S波加深,Ⅲ导联Q波出现及T波倒置),这是肺栓塞的典型心电图表现。
3.溶栓与抗凝的“双保险”
-溶栓治疗: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需在发病14天内启动尿激酶或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护理时需:
-密切观察牙龈出血、黑便等出血倾向。
-溶栓后6小时内每30分钟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
-抗凝治疗:低分子肝素需皮下注射,注射后按压5分钟,避免皮下淤青;华法林需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调整剂量,目标值2.0-3.0。
4.皮肤与呼吸道“双防线”
-皮肤护理:每2小时翻身1次,使用气垫床;骶尾部涂抹赛肤润,预防压疮。
-呼吸道管理:每日雾化吸入2次,稀释痰液;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必要时使用振动排痰仪。
二、恢复期护理:构建“血栓防御网”
1.早期活动:启动“血管泵”
-活动原则:从被动运动(如踝泵运动)逐步过渡到主动运动(如坐位平衡训练)。
-禁忌与预警:活动时若出现胸痛、呼吸困难,需立即停止并复查D-二聚体。
-推荐动作:
-踝泵运动:每小时做5组,每组屈伸踝关节10次。
-直腿抬高:每日3次,每次10分钟,增强下肢静脉回流。
2.饮食调控:血液“稀释剂”与“清道夫”
-低脂高纤:每日摄入膳食纤维25-30克,如燕麦、芹菜。
-水分管理:每日饮水量1500-2000毫升,避免夜间大量饮水导致心力衰竭。
-禁忌清单:
-减少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高胆固醇食物。
-避免饮酒,酒精会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出血风险。
3.药物管理:精准调控“凝血天平”
-抗凝药物:利伐沙班需与餐同服,避免漏服;达比加群酯需整粒吞服,不可嚼碎。
-出血监测:每周查1次血常规,关注血小板计数;出现牙龈出血、皮肤瘀斑时,需复查INR。
-药物相互作用:避免与阿司匹林、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联用,防止出血风险叠加。
4.中医特色护理:调和气血“通经络”
-针灸疗法:取内关、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行平补平泻法,每日1次。
-中药汤剂:
-气虚血瘀型:用补阳还五汤加减,重用黄芪60克。
-痰瘀互结型:以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桃红四物汤,化痰通络。
-穴位贴敷:将丹参、红花等研末,用醋调敷于双侧涌泉穴,促进血液循环。
三、长期护理:打造“血栓免疫系统”
1.风险评估:绘制“血栓地图”
-改良Wells评分:对长期卧床、肿瘤、术后患者,需每周评估1次。
-Caprini评分:对高危人群(评分≥5分),需启动机械预防(如弹力袜)或药物预防。
2.运动处方:定制“血管健身操”
-办公室人群:每小时做1次“座椅操”:
-抬腿:双腿伸直抬高,与地面呈45°,保持10秒。
-踮脚:双脚交替踮起,每组20次。
-术后患者:从床上被动运动逐步过渡到床边站立,每日增加5分钟。
3.心理干预:破解“血栓焦虑”
-认知行为疗法:纠正“肺栓塞无法治愈”的错误认知,制定阶段性康复目标。
-正念减压训练:每日15分钟深呼吸练习,降低焦虑水平。
-社交支持:鼓励患者加入病友会,分享康复经验。
4.定期复查:血管“年度体检”
-抗凝患者:每月查1次INR、血常规;每3个月查1次肝肾功能。
-高危人群:每年做1次下肢静脉超声、心脏超声,评估血栓风险。
-症状监测:若出现单侧下肢肿胀、疼痛,需立即行D-二聚体检测。
四、特殊人群护理:量身定制“防护方案”
1.术后患者:预防“围手术期血栓”
-物理预防:术后6小时启动弹力袜,压力梯度为18-23mmHg。
-药物预防:对骨科大手术患者,术后12小时内启动低分子肝素。
-早期活动:术后24小时开始踝泵运动,每日4次,每次10分钟。
2.肿瘤患者:攻克“癌栓”难题
-风险分层:对Khorana评分≥2分者,需启动预防性抗凝。
-药物选择:避免使用华法林(易与化疗药相互作用),首选利伐沙班。
-症状监测:若出现不明原因呼吸困难,需警惕肺栓塞-肿瘤综合征。
3.孕产妇:守护“生命通道”
-产前预防:对易栓症孕妇,孕12周起启动低分子肝素。
-产后护理:顺产后6小时、剖宫产后12小时启动物理预防。
-母乳喂养:服用低分子肝素者无需中断哺乳,但需监测出血风险。
结语:细节决定血管健康
肺栓塞的护理是一场“持久战”,需从急性期制动到恢复期活动、从饮食调控到心理干预,全方位落实细节。正如血管外科专家所言:“肺栓塞的复发风险,往往藏在患者忽视的细节里。”通过科学护理,患者不仅能降低复发率,更能提升生活质量,重获健康人生。愿每一位患者都能以耐心与坚持,守护肺部血管健康,拥抱美好未来。
(戚新新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呼吸内二科一病区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