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本是一件幸福的事,但若同时面临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挑战,准妈妈们难免会感到焦虑。这两种疾病不仅影响孕妇自身健康,还可能威胁胎儿发育。不过,通过科学管理,绝大多数孕妇都能顺利度过孕期。本文将从饮食、运动、用药、监测和心理五个方面,为“双高”孕妇提供实用建议。
一、饮食管理:吃对是关键
饮食是控制病情的基础。高血压和糖尿病孕妇的饮食原则可概括为“三低一高”:低盐、低糖、低脂,高纤维。
1.控制盐分摄入
每日盐摄入量建议不超过5克,相当于一啤酒瓶盖的量。减少咸菜、腌肉、酱料等高盐食物,多用柠檬汁、香草等天然调味料替代。
2.稳住血糖
选择升糖指数低的食物,如全麦面包、燕麦、糙米等粗粮;多吃绿叶蔬菜、菌菇类;水果选择低糖品种,如苹果、柚子、草莓,每日不超过200克。避免精制糖和甜食,如蛋糕、奶茶、含糖饮料。
3.分餐制
将一日三餐改为“三餐两点”,每餐七八分饱,两餐间加餐可选择坚果、无糖酸奶等,避免血糖大幅波动。
4.优质蛋白不能少
每天保证摄入150克蛋白质,优先选择瘦肉、鱼虾、豆制品、低脂奶,既能控制体重,又有助于胎儿发育。
二、运动管理:动起来更健康
适度运动是“双高”孕妇的“天然降压药”和“控糖神器”。
1.选择安全运动
散步是最简单有效的运动,每天30分钟,速度以能正常说话为宜;孕妇瑜伽可增强柔韧性,缓解焦虑,但需在专业教练指导下进行;游泳也是不错的选择,但需注意水质和防滑。
2.避免剧烈运动
如跑步、跳跃、举重等可能引发血压骤升或低血糖,需严格避免。
3.运动注意事项
运动前测血糖和血压,确保安全;随身携带糖果、饼干,以防低血糖;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避免脱水。
三、药物治疗:遵医嘱是底线
若饮食和运动无法控制病情,需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1.高血压用药
常用药物包括甲基多巴、拉贝洛尔,这类药物对胎儿安全性较高。避免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可能导致胎儿畸形。
2.糖尿病用药
妊娠期禁用口服降糖药,首选胰岛素治疗。根据血糖情况选择短效、中效或长效胰岛素,剂量需随孕周调整。
3.定期复诊
每1-2周复诊一次,医生会根据血压、血糖、胎儿发育情况调整用药方案。
四、监测管理:数据是“晴雨表”
定期监测是保障母婴安全的关键。
1.血压监测
建议每天早晚各测一次,记录收缩压和舒张压。若血压≥140/90 mmHg,或出现头痛、视力模糊、上腹痛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2.血糖监测
每周至少测3天血糖,包括空腹、餐后1小时、餐后2小时。目标值:空腹≤5.3 mmol/L,餐后1小时≤7.8 mmol/L,餐后2小时≤6.7 mmol/L。
3.产检不能少
每2-4周产检一次,重点监测胎儿生长情况、羊水量、胎盘功能,预防胎儿生长受限或巨大儿。
五、心理管理:好心情是最好的“药”
“双高”孕妇容易因病情焦虑,但负面情绪会加重病情。
1.学会减压
通过深呼吸、冥想、听音乐等方式放松;与家人朋友多沟通,分享感受;必要时可寻求心理咨询。
2.规律作息
保证每天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午休30分钟,缓解疲劳。
3.培养兴趣爱好
如阅读、手工、养花等,转移注意力,保持心情愉悦。
高血压和糖尿病虽是孕期“拦路虎”,但通过科学管理,绝大多数孕妇都能顺利分娩。记住:饮食是基础,运动是辅助,用药需谨慎,监测不能少,心态要放平。若出现任何不适,如血压骤升、剧烈头痛、腹痛、胎动异常等,需立即就医。最后,提醒所有“双高”孕妇:定期产检、严格遵医嘱,您和宝宝的健康,值得全力守护!
(吕林娜 郑州人民医院 家庭化产房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