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意外时有发生,骨折脱位就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外伤情况。当遇到这类状况时,正确的紧急处理至关重要,但很多人却因缺乏相关知识而陷入一些误区,不仅可能加重伤者的痛苦,还可能影响后续的治疗效果。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不同脱位的紧急处理误区。
一、肩关节脱位
误区:自行随意复位
有些患者在肩关节脱位后,觉得就是胳膊抬不起来了,自己或让身边的人强行拉扯、扭转胳膊,试图把脱位的关节“弄回去”。这种做法是非常危险的。肩关节周围有着复杂的肌肉、肌腱和韧带结构,在没有专业知识和准确判断的情况下盲目复位,很容易造成二次损伤,比如骨折或者血管、神经的损伤。
正确做法
一旦发生肩关节脱位,应尽量保持受伤手臂处于自然下垂的位置,用三角巾或绷带将前臂悬吊起来,起到临时固定的作用,然后尽快送往医院。医生会通过专业的手法复位或者在必要时采取手术治疗,确保关节能够准确、安全地复位。
二、髋关节脱位
误区:让伤者忍痛行走
髋关节脱位往往伴随着强烈的疼痛,有些家属或者周围人会觉得忍一忍,让伤者试着走几步,看看能不能活动,以此来判断伤势。这是错误的做法。髋关节是人体重要的承重关节,脱位后如果强行走动,会使股骨头对周围的组织造成更严重的摩擦和损伤,甚至可能导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严重后果。
正确做法
发现髋关节脱位后,应立即让伤者平躺,不要移动受伤的下肢,迅速拨打急救电话。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可以简单地在伤处垫上一些软物,如衣物、枕头等,保持受伤肢体的舒适和相对稳定,等待专业医护人员前来进行处理。
三、肘关节脱位
误区:过度屈伸关节
肘关节脱位后,有的伤者或者旁人会忍不住去掰动肘关节,想看看能不能弯曲或者伸直,希望能让关节恢复正常。然而,这种过度的屈伸动作会进一步破坏关节周围的软组织结构,使脱位情况变得更复杂,也增加了复位的难度和痛苦。
正确做法
肘关节脱位后,要尽量减少肘关节的活动。可以用夹板或者硬纸板等物品对肘关节进行简单的固定,固定范围要包括肘关节上下的关节,比如上臂和前臂的部分,然后用三角巾或绷带悬挂在胸前,及时就医,由医生进行规范的复位和治疗。
四、桡骨小头半脱位(常见于儿童)
误区:当作普通拉伤处理
当小孩不小心被拉到手臂后出现哭闹、手臂不敢活动的情况时,很多家长以为只是普通的拉伤,揉一揉、哄一哄就好了。其实,这可能是桡骨小头半脱位,如果不及时正确处理,会影响孩子的手臂功能发育。
正确做法
如果怀疑是桡骨小头半脱位,家长不要自行揉捏孩子受伤的手臂,应尽量保持孩子手臂的舒适位置,避免进一步的牵拉和活动,尽快带孩子去医院就诊。医生一般通过简单的手法复位就能让孩子的手臂恢复正常活动。
骨折脱位的紧急处理是一门学问,我们要牢记这些误区,避免在慌乱中做出错误的举措。在遇到这类情况时,保持冷静,正确地进行临时处理,并及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伤害,让伤者更快地恢复健康。希望大家都能掌握这些知识,为自己和身边的人多一份安全保障。
(刘源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急诊外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