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识别过敏症状
在使用造影剂后,需密切观察患者反应。轻度过敏可能表现为皮肤瘙痒、红斑、荨麻疹、面部水肿等;中度过敏可出现呼吸困难、声音嘶哑、喉头水肿、胸闷、心悸等;重度过敏则会导致血压下降、意识丧失、休克等严重症状。一旦发现患者有异常表现,应立即启动抢救流程。
二、紧急处理措施
1. 停止造影剂注入:一旦怀疑造影剂过敏,第一时间停止造影剂的继续注入,防止过敏症状进一步加重。
2. 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出现呼吸困难、喉头水肿的患者,立即给予高流量吸氧,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确保呼吸道畅通,防止窒息发生。同时,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一般采取半卧位或端坐位,以利于呼吸。
3. 建立静脉通道:迅速建立两条及以上静脉通道,以便快速补液和给药。一条通道用于输注生理盐水,以补充血容量,促进造影剂排泄;另一条通道用于给予急救药物。
4. 肾上腺素应用:立即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 0.5 - 1mg 肾上腺素,这是抢救造影剂过敏的关键药物。肾上腺素能够收缩血管,减少渗出,缓解喉头水肿,同时兴奋心脏,提升血压,对抗过敏反应导致的低血压和休克。必要时可每隔 5 - 10 分钟重复注射一次,直至症状缓解。
5. 抗组胺药物:静脉注射地塞米松 5 - 10mg 或氢化可的松 100 - 200mg,以减轻过敏反应引起的炎症反应和水肿。同时,可给予苯海拉明 20 - 40mg 肌肉注射,增强抗过敏效果。
6. 补液治疗:快速输注生理盐水 500 - 1000ml,以扩充血容量,稀释体内造影剂浓度,促进造影剂通过肾脏排泄,减少其在体内的蓄积和对机体的损害。根据患者的血压、尿量等情况调整补液速度和补液量。
7. 监测生命体征:在抢救过程中,持续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每 1 - 2 分钟记录一次,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调整治疗方案。如出现心跳骤停,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三、后续观察与护理
经过黄金 10 分钟的紧急抢救,患者的过敏症状通常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仍需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至少持续观察 24 - 48 小时,以防过敏反应反复或出现迟发性过敏反应。观察期间,定期测量患者的生命体征,检查皮肤、呼吸、心血管等系统状况,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经过。同时,安慰患者,缓解其紧张情绪,告知患者在今后就医过程中,务必向医生说明此次造影剂过敏史,避免再次使用同类造影剂,防止过敏反应再次发生。
造影剂过敏是一种较为罕见但可能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掌握黄金 10 分钟的抢救流程和措施至关重要。医护人员应熟悉造影剂过敏的表现和处理方法,在遇到此类紧急情况时能够迅速、准确地进行抢救,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率。
(李娅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医学影像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