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体精密的生理构造中,疝病如同一个“意外入侵者”,打破了身体原本的平衡。作为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疝病困扰着众多患者,轻则带来身体不适,重则危及生命。然而,许多人对疝病的认识尚停留在表面,缺乏系统了解。本文将围绕疝病的常见类型、症状表现以及治疗方案展开详细科普,帮助疝病患者更全面地认识疾病,科学应对病情。
一、认识疝病:身体“防线”的漏洞
从医学角度来看,疝病是指人体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位置,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人体的腹壁和盆壁如同坚固的城墙,守护着内部的脏器。但当城墙出现缺口,原本被保护的脏器就可能“突围而出”,形成疝。这些缺口可能源于先天发育不足,也可能是后天各种因素导致的结构破坏,一旦脏器移位,就会引发一系列症状,影响身体健康。
二、疝病的常见类型
(一)腹股沟疝
腹股沟疝是疝病中最为常见的类型,约占所有疝病的90%。它又可细分为斜疝和直疝。斜疝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男性,疝内容物经腹股沟管突出,可进入阴囊,外观呈梨形,且常在站立、咳嗽或用力时出现,平卧后可自行回纳或用手推送回腹腔。直疝则主要发生在老年男性群体中,疝内容物自直疝三角突出,不进入阴囊,形状多为半球形,通常在站立时出现,平卧后回纳相对容易。
(二)股疝
股疝好发于中年以上女性,这与女性的生理结构密切相关。女性骨盆较宽阔,联合肌腱和腔隙韧带较薄弱,使得股管上口宽大松弛。当腹内压增高时,腹腔内脏器(多为小肠)经股环、股管向卵圆窝突出,形成股疝。股疝的疝块往往较小,常在腹股沟韧带下方卵圆窝处表现为一半球形的突起,由于股管几乎是垂直的,疝块在卵圆窝处向前转折时形成一锐角,且股环本身较小,周围又多坚韧的韧带,因此股疝容易发生嵌顿,一旦嵌顿,病情进展迅速,若不及时处理,极易导致肠坏死等严重后果 。
(三)脐疝
脐疝可分为小儿脐疝和成人脐疝。小儿脐疝多因脐环闭锁不全或脐部组织不够坚强所致。在婴儿啼哭时,脐部会突出包块,安静或平卧时包块可消失,一般在2岁前有自行愈合的可能。成人脐疝则主要与肥胖、多次妊娠、长期腹内压增高等因素有关,疝块位于脐部,咳嗽时冲击感明显,且成人脐疝发生嵌顿的几率较高。
(四)切口疝
切口疝是发生于腹部手术切口部位的疝。手术切口感染、缝合技术不当、术后过早剧烈活动、患者自身合并糖尿病等影响切口愈合的疾病,都可能导致切口处的腹壁组织愈合不佳,形成薄弱区,腹腔内组织由此突出,形成切口疝。切口疝的疝块通常在原手术切口处出现,大小不一,较大的切口疝可能伴有腹部坠胀感、牵拉感,严重时会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呼吸功能。
(五)白线疝
白线疝较为少见,它是发生于腹壁正中线(白线)处的疝,绝大多数位于脐与剑突之间,故也称上腹疝。白线疝的疝块较小,早期往往无明显症状,仅在腹壁上出现一个小的肿块,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上腹部隐痛、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等症状。
三、疝病的症状表现
疝病的症状表现因类型和病情发展阶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在疾病早期,患者通常仅在站立、行走、咳嗽或用力等腹内压增高的情况下,发现体表出现可复性肿块,此时一般无明显疼痛,或仅有轻微的坠胀感,容易被忽视。随着病情进展,疝块突出会更加频繁,体积逐渐增大,回纳也变得愈发困难。
当疝发生嵌顿时,突出的脏器组织无法回纳,患者会出现明显的疼痛,且疼痛会逐渐加剧,同时伴有恶心、呕吐、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等肠梗阻症状。若嵌顿时间过长,疝内容物会因缺血而发生坏死,引发严重的全身性感染,出现发热、寒战、心率加快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此外,不同类型的疝还有其特异性症状,如股疝嵌顿的几率较高,一旦嵌顿,疼痛剧烈;切口疝患者可能会感到腹部切口处有牵拉感,影响腹部活动。
四、疝病的治疗方案
(一)非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对于1岁以内的婴幼儿,由于其腹肌可随着生长逐渐强壮,部分腹股沟疝有自愈的可能,因此可采用棉线束带或绷带压住腹股沟管深环,防止疝块突出,为腹肌的发育提供时间。对于年老体弱或伴有严重心肺疾病、肝肾功能不全等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也可使用疝带压迫疝环,阻止疝内容物突出。但长期使用疝带可能会导致疝囊与疝内容物粘连,增加后续手术难度,且存在嵌顿的风险,需谨慎使用。
药物治疗:目前,尚无药物能够直接治愈疝病。药物治疗主要是针对引起腹内压增高的原发病进行治疗,如使用止咳药物缓解慢性咳嗽,采用缓泻剂改善便秘,治疗前列腺增生以缓解排尿困难等,通过控制这些诱发因素,间接降低疝病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
(二)手术治疗
手术是治疗疝病的主要方法,也是目前唯一能够根治疝病的手段。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
传统疝修补术:该手术方式是将邻近的健康组织强行缝合来修补腹壁的缺损或薄弱区域,如Bassini法、Halsted法等。传统疝修补术操作相对简单,但由于是将不同层次的组织强行缝合,术后张力较大,患者疼痛明显,恢复时间较长,且复发率较高,约为10% - 15%。
无张力疝修补术:这是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手术方式,它利用人工合成的补片来加强腹壁的薄弱区域,以替代传统的组织缝合。补片材料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术后患者疼痛轻、恢复快,复发率较低,一般在1% - 5%左右。无张力疝修补术可通过开放手术或腹腔镜手术完成,其中开放手术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疝,而腹腔镜手术则具有创伤小、恢复更快、术后疼痛更轻、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双侧疝、复发疝以及对美观要求较高的患者 。
腹腔镜疝修补术:借助腹腔镜设备,医生通过在腹部做几个小切口,将补片放置在合适的位置,覆盖疝环及薄弱区域。该手术方式视野清晰,能够更精准地进行操作,同时对腹腔内其他脏器的干扰较小,术后患者恢复迅速,并发症少。但腹腔镜疝修补术对手术医生的技术要求较高,且手术费用相对较高。
了解疝病的常见类型、症状表现及治疗方案,是疝病患者正确应对疾病的关键。无论是哪种类型的疝病,一旦发现,都应及时就医,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同时,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腹内压增高的因素,加强腹壁肌肉锻炼,以降低疝病复发的风险,促进身体康复。
(张洪卫 濮阳油田总医院 疝与腹壁外科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