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外科手术涉及胃肠道、肝胆、腹壁等多个部位,术前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手术安全、术后恢复速度及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而言,术前准备不仅是医生和护士的工作,更需要自身积极配合——从心理调整到身体状态优化,从饮食控制到术前检查,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本文将系统梳理普通外科手术前患者需要完成的各项准备,帮助大家科学应对手术,降低风险。
一、心理准备:消除焦虑,建立合理预期
手术前的心理状态对手术效果和术后恢复有显著影响。过度焦虑可能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甚至影响麻醉效果;而盲目轻视则可能忽视术前注意事项,增加风险。因此,心理准备是术前准备的第一步。
(一)了解手术的基本信息
向医生和护士详细询问以下内容,避免因未知而产生恐惧:
-手术的具体方式(如腹腔镜微创手术还是开腹手术)、时长、麻醉方式(全麻、腰麻或局麻);
-手术的目的(如切除病灶、修补缺损)及预期效果;
-可能的风险和并发症(如出血、感染、肠粘连),以及医生会采取哪些措施预防;
-术后恢复的大致过程(如术后多久能下床、进食、出院)。
(二)调整心态的实用方法
-与病友交流:向接受过同类手术的患者了解真实体验,减少对手术的想象性恐惧;
-家属陪伴:术前与家人沟通,获得情感支持,明确术后护理分工(如谁负责陪护、记录出入量等);
-放松技巧:术前一晚可通过深呼吸、听轻音乐等方式缓解紧张,保证充足睡眠(必要时可请医生开具助眠药物)。
二、术前检查:为手术安全“保驾护航”
术前检查的目的是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判断是否能耐受手术,排查潜在风险(如感染、出血倾向)。普通外科手术前的常规检查包括:
(一)基础检查:评估整体健康状态
-血常规:检查红细胞、血红蛋白(判断是否贫血,贫血会增加术中输血风险)、白细胞(判断是否存在感染)、血小板(判断凝血功能,血小板过低可能导致出血);
-凝血功能: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评估血液凝固能力,避免术中出血不止;
-肝肾功能:通过转氨酶(ALT、AST)、胆红素评估肝功能,通过肌酐、尿素氮评估肾功能,指导术中用药(如部分麻醉药需经肝肾代谢);
-电解质:检测钾、钠、氯等,避免电解质紊乱(如低钾可能导致心律失常)影响手术安全;
-传染病筛查:包括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用于手术器械消毒和术后防护。
(二)专科检查:针对手术部位的评估
-影像学检查:如腹部超声(胆囊手术)、CT(胃肠道肿瘤手术)、MRI(复杂疝气手术)等,明确病灶位置、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内镜检查:胃肠道手术(如胃癌、肠癌)前需做胃镜或肠镜,明确病变范围并取活检;
-心电图和胸部X线:评估心脏和肺部功能,尤其对老年患者或有心脏病、肺病病史者,排查手术禁忌证(如严重心律失常、肺炎)。
(三)特殊检查:根据病情个体化安排
-肺功能检查:对于吸烟史长、肺部疾病患者,或需全麻的大手术(如胃癌根治术),评估术后呼吸功能恢复能力;
-心脏超声:怀疑心脏功能不全者,评估心功能能否耐受手术创伤;
-血型和交叉配血:预计术中可能出血较多的手术(如肝切除、复杂疝气修补),提前备血,避免术中用血延误。
三、身体准备:优化状态,降低手术风险
手术前需通过调整饮食、控制基础病、清洁身体等方式,让身体处于“最佳耐受状态”,为手术和术后恢复奠定基础。
(一)饮食准备:根据手术类型调整
不同部位的手术,术前饮食限制不同,核心是避免术中呕吐误吸、保证胃肠道空虚:
-胃肠道手术(如胃癌、肠癌、阑尾炎):
-术前1-2天开始进食流质饮食(米汤、藕粉、果汁),减少肠道内容物;
-术前12小时禁食、4-6小时禁水(防止麻醉时呕吐物进入气管导致窒息);
-部分患者需术前口服泻药(如聚乙二醇)或灌肠,清空肠道(尤其是结直肠手术)。
-非胃肠道手术(如胆囊切除、疝气修补):
-术前12小时禁食、4小时禁水即可,无需严格流质饮食;
-糖尿病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饮食,避免禁食导致低血糖。
(二)控制基础病:避免影响手术安全
-高血压:术前需继续服用降压药(用少量水送服),将血压控制在160/100mmHg以下,避免血压过高增加术中出血风险;
-糖尿病:术前需监测血糖,通过胰岛素或口服药将空腹血糖控制在8mmol/L以下(避免过高影响伤口愈合,过低导致低血糖);
-心脏病:如冠心病患者,需告知医生近期是否有胸痛、心悸,术前可能需调整抗凝药(如阿司匹林需术前5-7天停用,避免出血);
-呼吸道疾病:哮喘、慢阻肺患者,术前需规律用药控制症状,戒烟至少2周(吸烟会增加肺部感染和吻合口瘘风险)。
(三)皮肤准备:预防术后感染
-清洁与备皮:术前一天沐浴,重点清洁手术部位(如腹部手术需清洁脐部,可用棉签蘸肥皂水擦拭);
-手术部位的毛发会影响消毒和伤口愈合,需由护士用脱毛膏或剃刀去除(备皮),但避免自行刮除(可能划伤皮肤引发感染);
-避免皮肤损伤:术前避免手术部位出现抓伤、疖肿等,若有皮肤感染需推迟手术。
(四)其他身体准备
-戒烟戒酒:术前2周戒烟(吸烟会降低免疫力、影响伤口愈合),术前1周戒酒(酒精会影响肝功能和麻醉药物代谢);
-活动与休息:术前保证充足睡眠,适度活动(如散步),避免劳累;
-取下饰品:术前需取下项链、戒指、耳环、假牙、眼镜等,防止术中损伤或影响操作(假牙可能在麻醉时脱落导致误吸)。
四、用药准备:明确“该吃”与“不该吃”
术前用药需严格遵循医生指导,避免药物影响凝血功能或与麻醉药冲突:
-必须继续服用的药:
-降压药、抗癫痫药、甲状腺素等慢性病药物,需在术前用少量水(50ml以内)送服,不可擅自停用;
-心脏支架术后服用的抗凝药(如氯吡格雷),需提前7天告知医生,评估是否需停药(平衡出血和血栓风险)。
-必须停用的药:
-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术前5-7天停用,避免增加术中出血风险;
-活血化瘀的中药(如丹参、当归):术前1-2周停用,防止出血;
-降糖药:术前当晚或手术当天需停用,改用胰岛素(医生会根据血糖调整)。
-女性患者注意:若月经来潮,需告知医生,部分手术(如非急诊手术)可能需推迟。
五、签署知情同意书:理解风险与权利
术前医生会详细说明手术方案、风险、替代治疗方案等,患者或家属需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这既是法律要求,也是医患沟通的重要环节:
-签署前需确认已理解所有内容,有疑问及时提出(如“是否有更微创的手术方式”“术后可能出现哪些后遗症”);
-若患者无法签署(如昏迷),需由法定监护人(配偶、子女、父母)签署;
-知情同意书并非“免责书”,而是体现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医生仍会尽力保障手术安全。
六、术前一天及手术当天的具体准备
(一)术前一天
-完成所有检查项目,将检查报告交给医生;
-护士会进行术前宣教(如术后咳嗽、翻身的方法),并做术前准备(备皮、配血、放置导尿管或胃管——根据手术需要);
-晚上保证睡眠,若紧张难以入睡,可告知护士请医生开助眠药;
-整理个人物品:准备宽松衣物(术后穿脱方便)、防滑拖鞋、洗漱用品,去除指甲油(便于术中观察血氧)。
(二)手术当天
-早晨测量体温、血压、血糖,若有发热(>38℃)、血压骤升或女性月经来潮,需告知医生,可能推迟手术;
-更换手术服,去除所有饰品、假牙、眼镜,长发者将头发盘起并用发网固定;
-术前排尿(除非已放置导尿管),避免术中膀胱充盈影响手术;
-等待手术时,保持情绪稳定,若有不适(如头晕、心慌)及时告知护士。
总结
普通外科手术前的准备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心理、检查、饮食、用药等多个方面,每一个环节都与手术安全和术后恢复密切相关。患者的积极配合(如严格禁食、如实告知病史、控制基础病)与医生的专业评估同等重要。
记住,术前准备的核心是“让身体处于最佳状态,让心理做好充分准备”。充分了解、积极配合,不仅能降低手术风险,还能加快术后恢复,早日回归正常生活。
(王瑞彬 河南省淇县中医院 普通外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