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头晕目眩别大意,可能是脑供血不足的信号

2025-07-11 15:56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头晕目眩别大意,可能是脑供血不足的信号

“刚才还好好的,怎么一转头就天旋地转?”

“蹲久了站起来眼前发黑,是不是低血糖?”

“最近老忘事,睡一觉也不解乏,难道只是熬夜?”

    如果你也曾把这些不适轻描淡写地归咎于“累了”“年纪大了”,请务必读完这篇文章。越来越多的临床观察发现,持续或反复出现的头晕、头胀、短暂意识空白,往往是脑供血不足的早期求救信号。它像一条隐藏在暗处的裂缝,表面只是轻微晃动,底部却可能通向脑梗、血管性痴呆,甚至猝死。

一、大脑最怕“断粮”

    成年人的脑组织只占体重2%,却消耗心脏输出血量的15%、全身氧气的20%。当动脉血流低于生理需求,神经细胞会在30秒内出现功能紊乱,3分钟后开始不可逆损伤。脑供血不足并不是一种单一疾病,而是一组由多种原因导致的“低灌注状态”。它的可怕之处在于:

1.  症状轻微时极易被忽视;

2.  进展缓慢却持续累积;

3.  一旦触发急性血栓或栓塞,可在数分钟内造成大面积梗死。

二、身体发出的七连问

1.  头晕:像坐船一样晃,或突然“忽悠”一下,与体位变化明显相关。

2.  眩晕:天花板在转、墙壁在动,闭眼也无法缓解,提示后循环缺血。

3.  视力:一过性黑朦、视野缺损、看东西重影,常被当成“眼疲劳”。

4.  麻木:单侧脸、舌、手指同时发麻,持续数分钟至半小时,是典型“小中风”。

5.  认知:刚说过的话转身就忘,计算力下降,情绪易激动或淡漠。

6.  行走:步态发飘,像踩棉花,夜间或疲劳时加重。

7.  头痛:钝痛、胀痛或搏动样,部位不固定,可伴耳鸣、恶心。

    这些症状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以组合出现。只要反复发作,就应当作“黄色警报”。

三、到底是谁在“掐脖子”

   脑供血不足的幕后推手大致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管道变窄”。最常见的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像锈迹一样长在颈动脉、椎动脉内壁,管腔逐渐缩小;心脏来源的微小血栓脱落后,也会把远端小血管堵死。

第二类是“动力不足”。长期高血压使小动脉玻璃样变,弹性变差;低血压、心衰、心律失常则让脑灌注压直线下降。年轻人节食减肥、熬夜打游戏,也会因为脱水、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而诱发。

第三类是“血液太稠”。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红细胞增多症、长期吸烟都会让血液黏稠度升高,流速减慢。

第四类是“外压扭曲”。颈椎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先天血管畸形,会在转头、低头时直接压迫或牵拉血管,造成瞬间缺血。

四、把病因“揪出来”只需三步

第一步,门诊常规筛查:量双臂血压、空腹血糖、血常规、血脂、同型半胱氨酸,先排除低血压、低血糖、贫血、高脂血症等可逆因素。

第二步,无创血管评估:颈动脉超声看斑块大小和狭窄率;经颅多普勒(TCD)测大脑中动脉、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判断有没有湍流或微栓子信号。

第三步,精细影像:头颅MRI能发现陈旧或新发的小梗死灶;MRA、CTA、DSA逐级升级,可三维重建血管树,明确狭窄部位与程度,为支架或搭桥手术提供依据。

五、药物、手术、生活方式“三驾马车”

    药物是基石。抗血小板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像“保安”,防止血小板抱团形成血栓;他汀类(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像“清洁工”,降低坏胆固醇、稳定斑块;改善微循环药(尼莫地平、丁苯酞)像“修理工”,扩张小动脉、促进侧支循环。所有药物都必须在神经内科医生指导下个体化使用,切忌自行停药或听信偏方。

    手术是补救。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适用于狭窄率≥70%且有症状的患者;椎动脉开口支架、颅内动脉支架、颅内外血管搭桥,则根据病变部位个体化选择。

    生活方式是“终身药”。

饮食:每天保证一斤蔬菜、半斤水果、一把坚果、一拳头全谷物,限制盐5克以内,油25克以内,拒绝反式脂肪。

运动:快走、游泳、骑行、八段锦任选其一,遵循“135”原则——饭后1小时开始,每次30分钟,每周5次,心率控制在(170-年龄)次/分以内。

习惯:戒烟限酒,连续坐1小时就起身活动3-5分钟,夜间保证7小时睡眠,避免熬夜刷手机。

颈椎:用电脑时屏幕中心与视线平齐,枕头高度一拳左右,每天做颈部“米字操”或等长收缩训练,减少骨刺对椎动脉的刺激。

六、中医辨证,把“气血”调到最佳状态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脑供血不足多属“眩晕”“健忘”范畴,常见三型:

气虚血瘀型,表现为乏力、舌暗、脉细涩,用补阳还五汤益气活血;

痰浊中阻型,表现为头重如裹、苔腻、脉滑,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化痰降逆;

肾精不足型,表现为健忘、耳鸣、腰膝酸软,用左归丸填精生髓。

针灸选百会、风池、太阳、太冲、足三里,每次留针20分钟,隔日一次,可配合耳穴压豆,巩固疗效。

七、出现“红线”症状,立即拨打120

   当头晕伴随以下任一表现,提示可能发展为急性脑梗:

•  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口角歪斜;

•  说话含糊或听不懂别人说话;

•  单眼或双眼突然看不见;

•  眩晕伴剧烈呕吐、意识障碍。

    牢记“FAST”原则:Face(面部不对称)、Arm(手臂无力)、Speech(言语不清)、Time(立即送医)。黄金溶栓时间窗只有4.5小时,每延迟1分钟,就有190万个神经元死亡。

八、写在最后:把每一次头晕都当成最后一次提醒

    脑供血不足是可防、可控、可逆的。一次体检、一顿低盐餐、一次30分钟的快走,都可能把悬崖边的自己拉回来。

    请把这篇文章转给父母、伴侣、朋友,也转给那个总用“忙”当借口的自己。从今天开始,给大脑多一点温柔:每年做一次颈动脉超声,每天多喝一杯水,每顿少吃一勺盐,每坐一小时起身看看远方。

    别让“供血不足”成为人生无法撤销的遗憾。听见身体发出的第一声咳嗽,是幸运;听懂大脑发出的第一次眩晕,是智慧。

(张熙康 中牟县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