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又痛了?肯定是吃辣闹的。”
“不,很可能是你胃里住了一只‘小螺号’,它正天天吹致癌进行曲呢!”
这只“小螺号”就是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它个头只有2~4微米,却凭一己之力搅动了全球50%人类的胃。今天,就让我们戴上“显微放大镜”,看看这位胃病界“幕后黑手”到底有多黑。
一、出道史:从“胃酸里不可能有活菌”到“诺贝尔奖”
1982年以前,医学界坚信“胃酸等于强酸护城河,啥活物都进不来”。结果,澳大利亚医生马歇尔和沃伦不仅从胃炎患者胃里“钓”出了螺旋状细菌,还亲自吞下培养液让自己得胃炎,再用抗生素治愈——凭这股“狠劲”,他们捧回2005年诺贝尔医学奖。从此,幽门螺杆菌C位出道。
二、作案工具:三条“生化武器”
1.尿素酶:像“防毒面具”,把胃里的尿素分解成氨,中和胃酸,给自己铺一条“绿色通道”。
2.空泡毒素(VacA):把胃黏膜细胞吹出泡泡,泡破、细胞死,形成“坑坑洼洼”。
3.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直接插入胃黏膜细胞,激活癌变信号通路,堪称“致癌遥控器”。
三、罪行清单:从“小疼”到“大癌”
•慢性胃炎:70%感染者无症状,但胃镜下已出现“红斑、糜烂”等案发现场。
•消化性溃疡:10%~20%感染者会在胃或十二指肠壁炸出“火山口”,疼到怀疑人生。
•胃癌:1%~3%感染者最终发展为肠型胃癌,世界卫生组织把它列为Ⅰ类致癌原。
•胃外犯罪:近年发现它与缺铁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甚至心血管病变都有“勾结”。
四、通缉令:怎么知道自己“中招”?
1.吹口气——C13/C14呼气试验:空腹喝试剂,20分钟后吹气,精准度95%以上。
2.大便里找“指纹”——Hp抗原检测:适合儿童、孕妇等不想吃射线的人。
3.抽血查抗体:只能证明“曾经爱过”,无法区分现症还是过去式,常用于体检初筛。
4.胃镜活检:抓到现行犯,还能做药敏试验,指导“精准狙击”。
五、围剿方案:四联疗法“组合拳”
现行“14天四联”标准打法:
•1种抑酸PPI(如奥美拉唑)——先“拆城墙”,提高抗生素浓度;
•2种抗生素(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四环素/甲硝唑等)——主力冲锋;
•1种铋剂(枸橼酸铋钾)——给胃黏膜贴“创可贴”,还能直接毒杀Hp。
提醒:切勿自行买消炎药!耐药菌越来越多,医生会根据地区耐药率、个人药敏结果“排兵布阵”。治完4周后再吹一次气,阴性才算“结案”。
六、防“螺”入户:把好三道门
1.口口门:不用嘴给孩子嚼饭、不共用餐具、不深情“你一口我一口”。
2.粪口门:饭前便后洗手、蔬菜水果洗净、不喝生水。
3.医源门:胃镜等器械必须“一人一消毒”,去正规医疗机构。
七、谣言粉碎区
谣言1:“杀完菌胃会变得更差。”
真相:规范根除不会破坏正常菌群,反而能减少胃酸反复“烧房”。
谣言2:“喝大蒜水、吃蜂蜜能灭菌。”
真相:实验室浓度远超日常食用量,胃里那点剂量顶多给细菌“洗个澡”。
谣言3:“年轻人不用查!”
真相:我国感染多在儿童期完成,20岁感染率已达45%。早根除,早止损。
尾声
幽门螺杆菌就像潜伏在胃里的“定时小螺号”,不引爆时风平浪静,一旦响铃可能就是溃疡甚至胃癌的警报。好消息是,我们已经有能力精准检测、高效根除。下次胃再闹情绪,别只怪麻辣烫,先问问医生:“要不要找找那只‘螺号’?”
记住:早一天吹气,少一次后悔;早一次除菌,多一份安心。让“小螺号”永远闭嘴,你的胃才能真正“风平浪静”。
(杨嫚 河南省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副主任护师)